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
2021-10-09 10:51:27??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從單槍匹馬到團隊作戰 改“選派”為“選認”,雙向選擇、按需選認、精準對接,探索跨專業、跨領域、跨區域建立技術服務團隊,進一步做實產業幫扶 翠綠的茶樹下,6月套種的大豆苗已有半米高,摘下茶青細看,不見一個蟲眼。“茶葉優質率提升20%,收購價翻了一番。”初秋,在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茶園負責人楊文春正給前來參觀的茶農介紹“生態茶園模式”。 “夏種大豆,冬種油菜。大豆固氮,油菜鎖磷、鉀,兩種作物套種,把茶樹需要的營養固定在了土壤里。害蟲喜歡啃食油菜和大豆葉,減少了對茶葉的侵害。”楊文春介紹,用這樣的“生態茶園模式”種茶,減肥減藥減少水體磷污染,病蟲害有效減少的同時,茶葉色澤綠、香味足、口感好。 作為土生土長的武夷山人,楊文春種了20多年茶。“是劉國英老師帶著我們走上種茶致富路。”他說。 1999年,武夷山市武夷鎮(現武夷街道)農技站農藝師劉國英作為南平市首批科技特派員之一被選派到天心村,并在周邊村落推廣巖茶。 從那時起,楊文春就跟著劉國英學種巖茶。這些年來,他家的茶樹從無到有,逐漸布滿燕子窠的山洼坑澗。前幾年,楊文春又有了新煩惱——因市場紅火,茶樹種植密度增大,薄薄的巖上土已難以維持茶樹高產所需的營養,茶青減產到不足之前的六成——再去請教劉國英,身為制茶專家的他,對土壤與植物營養學方面的問題也不精通,怎么辦? 2017年2月,福建省出臺《關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施意見》,明確“對為農戶提供技術公益服務,創辦、領辦經濟實體和星創天地,或與經濟實體開展實質性技術合作的個人和團隊”,經一定程序,認定為省級科技特派員。 第二年5月,劉國英和其他相關領域專家組建了科技特派員團隊。團隊里,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廖紅擅長土壤與植物營養學研究,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許銳能研究大豆養分高效遺傳改良的推廣應用,劉國英專攻巖茶種植推廣,團隊協作完成茶樹種、養、采全流程培育。 按照專家們給出的綜合方案,2018年初冬,楊文春在茶園里撒下油菜籽,來年3月油菜花開后就地回田,當年出產的茶青品質明顯提升。“感覺喝到了兒時的味道!”楊文春說。3年來,燕子窠生態茶園的茶青產量已恢復至過去的八成,而帶有油菜花香的“花香巖茶”,頗受市場歡迎。截至目前,茶園套作油菜、大豆的“生態茶園模式”,已在福建推廣1.5萬畝。 近年來,福建多措并舉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進一步做實產業幫扶,把創新動能擴散到田間地頭。針對科技特派員“單兵作戰”學科單一、覆蓋面不廣的問題,福建逐步加大團隊科技特派員比例,鼓勵個人科技特派員根據產業發展實際需要,整合相關科技人才資源,共同實施科技攻關,組團開展跨專業、跨領域、跨區域的全方位創業和技術服務;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主體作為法人科技特派員,牽頭組建多學科融合的技術團隊,圍繞各地優勢特色產業開展全產業鏈創業和技術服務。 “以推進當地優勢產業發展為目標,圍繞產業鏈(或已有的科技特派員創業鏈)建立技術服務團隊,團隊可以由多學科或多單位人員組成,可吸納非科技特派員參加。”福建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負責人陳國華介紹,至今,福建省、市兩級已累計選派科技特派員團隊1475個。 為防止簡單的“拉郎配”、脫離基層科技服務需求,福建改“選派”為“選認”,按照雙向選擇、按需選認、精準對接的要求,選認更合適的科技特派員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近年來,福建堅持適應基層和市場化導向的工作機制創新,推動形成“基層提出需求、市縣主動認領、省里統籌安排”的“訂單式”需求對接模式,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主動發布科研成果供廣大農民、經濟實體選擇的“菜單式”服務供給模式。 去年,廈門市選認第三批科技特派員。聽說可以雙向選擇,翔安區香山街道大宅社區黨委書記陳錦芳提出需求:“社區有1400畝連片的火龍果種植基地,農業基礎不錯,最近打算推動農旅融合,開展美麗鄉村改造提升,有沒有既懂規劃建設又懂市場營銷的科技特派員?” 社區要求標準頗高,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90后”工程師嚴小輝主動“認領”服務,去年11月被選為市級科技特派員進駐大宅社區。 “社區自建的火龍果集中交易市場環境差,社區整體環境‘顏值’不高,路燈昏暗,民宿建筑破舊,怎能吸引大量游客?”一番調研后,嚴小輝找出癥結,并將地鐵建設的理念應用于村落改造:所有基建工程統一規范,引入專業監理公司監督進度和質量,一改往日村里建設無規劃、私搭亂建的情況。 如今,村里處處可見火龍果標識元素,新改造的火龍果集中交易市場煥然一新,周邊民宿經過“平改坡”等改造,閩南大厝的古韻更濃。 硬件建設有模有樣,市場開拓也有聲有色。隨著大宅社區火龍果系列短視頻在新媒體平臺推出,大宅社區農閑季也迎來民宿游客高峰,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視頻主創團隊正是嚴小輝和他的同事商桐林。 截至目前,福建已累計選認省級科技特派員超2.8萬人次,全年在一線開展服務的各級科技特派員超1萬人次,科技特派員創業和技術服務已實現鄉鎮全覆蓋。(人民日報記者 劉曉宇) (載2021年10月8日人民日報)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