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點茶漂洋出海
2018-01-26 09:12:17??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王江江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相關鏈接 點茶其事 在茶文化興盛的今天,風靡宋代的點茶之法卻鮮為人知,甚至幾乎絕跡,如今,人們只能從南宋劉松年的《攆茶圖》印證宋代點茶的具體過程。整個畫面嫻雅生動,充分體現宋代文人雅士茶會的風雅之情和高潔志趣,是宋代茶飲的真實寫照。 何為點茶?點茶,包含制茶的技藝和飲茶的藝術,是一門藝術性與技巧性并舉的技藝,也是宋代發達的茶文化集大成的體現。點茶始于唐興于宋,唐代更熱衷于煎茶法,入宋以后,斗茶興起,發展成為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喜愛的風雅趣事。宋徽宗認為點茶是“盛世之情尚也”,他技藝高超,經常用建盞點茶宴請群臣,更是將所得妙處全部寫進了他的茶著作《大觀茶論》中。 點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在宋代達到頂峰,成為時尚風潮。點茶技藝十分講究,工序也很復雜。宋徽宗說:“點茶不一。”點茶的方法不一樣,效果也就不相同。宋代的王公貴族和平民百姓因為階層不同,所用茶具和點茶方法都有所不同,貴族更為繁雜精致,民間就更加簡單些。但是總的來說,點茶的基本流程有烤茶、碾茶、篩末、煮水、點茶、調膏、擊拂(題圖)、候茶、品茗等。更簡單點就是,把茶團稍微搗碎,放入建盞中,繼續搗碎,調成膠狀,再沿著盞畔環注水,攪動茶膏并用茶憲拂擊,再注湯拂擊,不斷地運筅、擊拂、泛花,使茶湯面上浮起一層白色浪花,達到“乳霧洶涌,溢盞而起”。 因宋代茶色尚白,斗茶需要比較水痕,深色釉的建窯建盞濃重深沉的底色襯托越白越好的茶湯,在強烈的視覺反差中強化了它的對比作用,甚至產生了一種動感之美。建盞可以說是為點茶而生的,成為宋代流行的茶具。宋徽宗還在《大觀茶論》里說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上。”指明建盞出產的兔毫盞釉色黑,毫毛長,是上佳茶具。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