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鄉村民族小學的變化和堅守
2021-12-24 10:49:36??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溫柳婷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跑步、踢足球、做游戲,考試剛剛結束,漳墩陳元小學的輔導老師帶著同學們來到操場放松活動,湛藍天空與綠茵球場相映成趣。 路過的村中老人不禁感嘆:“現在的農村孩子真幸福,設施這么好的操場,在過去難以想象?!?/span> 近日,福建省教育廳發布第二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名單,陳元小學光榮上榜。 陳元民族村是當地畬族群眾的聚居地,是2018年南平市重點幫扶的14個少數民族貧困村之一。陳元小學創辦于1964年,經過三次的搬遷,由生產隊倉庫樓發展到現址,老師也由村里的文化人自愿教授發展為專業教師擔任。一直以來,陳元小學堅持以素質教育為引領,補短板、強支撐,連年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018年,在各方的關注和支持下,陳元小學新建成建筑總面積近700平方米的教學樓投入使用,配套修建了小型足球場、購置了一批音體美器材和圖書,實現互聯網接入、無線上網和日常信息化教學,每個教室都配備了班班通多媒體教學,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提升。 “科教興鎮、教育強鎮,按照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要求,我們將加強鄉村溫馨校園建設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結合民族文化進校園改善和提升鄉村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本著‘先小學、后初中,先偏遠、后中心’的原則,不斷抬高鄉村教育底部?!闭亩真傸h委書記陳莉娜說。 “查嘎呢倚嘻共(譯:大家一起來講)?!?/span> 教室里傳來孩子們稚嫩而清晰的朗讀聲,特聘畬語老師雷水成在黑板上寫下老屋、新造屋、廚房等8個漢字詞,教授孩子們用畬語一個詞一個詞地讀。這是陳元小學每周開設的第二課堂——畬語教學,聘請村中懂畬語的長者講授畬語,至今已持續了9年。 陳元民族村作為畬族群眾的聚居地,1721位村民中有1257人是畬族,占全村人口73%,但是大部分說畬語的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一輩人。 為了讓民族文化更好地在學校傳承,便于師生學習,漳墩鎮組織學校教師充分挖掘本土民族文化資源,進行課程資源開發,編成校本教材《畬族文化讀本》《畬族民歌》,普及民族文化知識。2015年9月,陳元小學畬語讀本正式用于教學。 “我們還創造性地設置了民族語言、民族音樂、民族舞蹈等民族藝術課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文化,促進學校內涵發展。”陳元小學校長藍玉成介紹說。 每當熟悉的下課鈴聲響起,陳元小學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讓整個操場都充滿歡聲笑語。每天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將“陽光體育活動”貫穿于教育教學始終;若逢雨雪天氣,學校則會組織學生開展繪畫、棋藝、器樂等適合室內的項目。 每年的“三月三”畬族歌會和“六一”兒童,陳元小學組織學生開展畬歌畬舞表演活動。孩子們穿上特色鮮明的畬族服飾,唱畬族歌曲,跳畬族舞蹈,齊誦畬族童謠,學習畬族文化、傳承民族文化的熱情充分涌流。 陳元小學的變化,正是漳墩鎮全方位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道路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漳墩鎮全力補齊教育發展短板,漳墩民族中學學生食堂綜合樓、杭頭小學教學綜合樓及學生宿舍樓、漳墩幼兒園等建成投入使用,投資近1280萬的漳墩中心小學教師周轉宿舍于今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教育基礎設施有效改善,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在漳墩鎮廣袤的農村土地上,一棟棟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一間間數字化的教室投入使用、一批批莘莘學子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余廣聰 葉倩秋) |
相關閱讀:
- [12-24] 五載奮進結碩果 逐夢揚帆正當時
- [12-24] 讓企業開辦、注銷不再麻煩
- [12-24] 建本文化分論壇27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