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載奮進結碩果 逐夢揚帆正當時
2021-12-24 10:47:15??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溫柳婷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五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建陽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區一體、綠色發展、產業強區、書香建陽”發展思路,實干拼闖、攻堅克難,全方位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在區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基本完成了區十六屆人大各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砥礪奮進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五年來,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直面挑戰、推動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持續推進“五促一保一防一控”重點工作,全區經濟社會始終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首次突破300億元,年均增長6.4%,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公共財政總收入突破2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總量連續5年位居全市第一。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有力,國資國企、財稅金融、生態文明、農業農村等改革取得實效。榮獲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省級文明城區、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中國建窯建盞之都等稱號。 攻堅克難 市區一體加速發展 五年來,舉全區之力服務搬遷大局,南平市行政中心平穩順利搬遷建陽。全力支持南平市行政中心建設,共完成武夷新區征地3.6萬畝、拆遷55.2萬平方米,繞城高速、引水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用。民生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共建共享,政務服務和城市交通實現同城化。搬遷紅利加速釋放,大力發展消費、平臺、服務、教育“四大”新經濟業態,全面落實“零門檻”落戶政策,城市人氣、商氣加速集聚,各類市場主體突破11.4萬戶,中心城區人口突破22萬人,城鎮化率提高至62%。 市區一體融合更深,服務保障更有力。2021年,建陽區深入開展服務武夷新區重點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百日攻堅戰”,共抽調12名處級領導、選派150余名干部下沉一線推進新區征遷,“百日攻堅戰”41個項目和征地拆遷攻堅行動68個項目基本銷號,共完成報批組卷0.9萬畝、征地退地1.3萬畝,有力保障了朱子實驗學校、生態食品產業園等重點項目用地。融合發展再加速。主動融入全市發展大局,以南平市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創建為契機,完成建平大道、嘉禾大道道路景觀提升改造,成立文明勸導隊,助力“三城同創”。搶抓南平打造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機遇,改善城市水生態,塑造韌性城市,三江六岸水生態修復治理、崇陽溪南入城口段安全生態水系建設等項目有序實施,崇陽溪兩岸濱江步道全面貫通。城市品質再躍升。實施城鄉建設品質提升工程,完成水東、西橋等6個片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新改建各類管網62.7公里。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建成螃蜞路、新建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新增停車泊位274個。潭山隧道開工建設,東入城口三期改造、下穿合福高鐵等重大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廠技改擴能、大件垃圾資源化處理等項目。 接續發力 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五年來,選準做優與生態相得益彰的“五大綠色產業”,綠色經濟占經濟總量的80%以上。新增上市企業2家、A級景區5家。“建陽建盞”獲評中國馳名商標,品牌價值高達160.4億元,年產值突破45億元。項目建設強勢推進,共實施重點項目578個、總投資1945億元;引進已開工億元以上項目97個、總投資197億元。“三大綠色發展平臺”成效顯著,建陽經濟開發區新引進企業57家,總投資突破80億元,已投產10家,醫衛材料產業園達產后將成為首個年產值超百億元項目;西區生態城獲評“省級示范商圈”,實現收益57.6億元,帶動固投增長260億元;考亭水美城建成考亭書院、建盞文創園等22個“水美+文化”重點項目,順利承辦全國郊野釣魚大賽、南平市第三屆旅發大會等大型活動,被評為國家垂釣基地、全國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典型案例。 產業強區支撐更強。2021年,建陽區工業穩步發展,新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新增省級創新平臺4個、省科技小巨人企業12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4家。專利授權量575件,比增全市第一。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4家。龍竹科技成為全國首批、全省首家北交所上市企業。醫衛材料產業園加速推進,閩瑞新合纖0.8旦ES纖維順利通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鑒定。青松股份入選省創新型民營企業百強榜單。成立4億元產業投資基金,有力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產業投資。嚴格落實能耗雙控,入選全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精細化工產業園獲省級化工園區認定。消費加速回暖,持續開展“全閩樂購”系列促消費活動,實施51個、總投資22.3億元夜間經濟項目,建發悅城獲評省級綠色商場、建盞文化街獲評省級商業步行街,將口鎮入圍省級商務特色鎮。考亭旅游度假區基礎配套設施、宋慈文化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寒泉景區旅游開發等項目有序推進,考亭旅游度假區成為全市首家省級旅游度假區,黃坑鎮入選首批“清新福建?氣候福地”“氣候康養福地”名單,預計全年旅游接待總人數7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6億元。項目支撐有力,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省上支持武夷新區高質量發展政策、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等方面謀劃項目340項、總投資605億元。開展“喜迎建黨一百年,全力沖刺雙過半”“七賽七比”等活動,成立9大區域板塊項目攻堅指揮部、7個工作專班,選派96名干部深入一線推進重點項目建設,45項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1億元、117項區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6.4億元。常態化開展項目集中開竣工,創新開發項目管理APP,建立“一盤N庫”項目管理機制,全年新增“五個一批”項目110項,總投資150億元。強力推進“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創新開展“小分隊”招商,新引進武夷天沐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等總投資超億元項目15項、總投資30.8億元。 精雕細琢 城鄉面貌精彩蝶變 五年來,城市功能顯著增強,城區主次干道基本實現“白改黑”,首座人行天橋、首個城市隧道投入使用,新改建橋梁11座,建成嘉禾大道、建平大道等“五縱十橫”交通路網,市民出行更加便利便捷。西區生態城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完成人民公園、體育公園等12個城市公園建設和改造提升,建發悅城綜合體形成集聚效應,城市更加宜居宜業。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完成農村路網改造298公里,建成美麗鄉村61個。麻沙鎮獲評全國文明鄉鎮,黃坑鎮獲評全國衛生鄉鎮,小湖鎮榮獲“中國最美村鎮—鄉村振興榜樣獎”,回龍鄉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漳墩鎮榮膺“中國小白茶之鄉”;麻沙鎮水南村躋身“中國十大最美鄉村”。 綠色發展活力更足。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環境空氣達標天數比例100%,主要流域水質達標率100%。2021年,建陽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折不扣推進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59條無證龍窯問題順利銷號。全面實施“林長制”,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書莒溪小流域入選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單,童游溪口、小湖下墘等6個村莊獲評省級森林村莊。創新推行“危廢管家”,危廢無害化處置率100%。生態優勢加速轉化。主動融入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提升、文旅融合發展“五大行動”,黃坑至坳頭先鋒嶺、崇雒至回潭公路提級改建、環國家公園小流域治理綜合整治等先行項目開工建設。共授權武夷山水商標主體10家、生產主體35家,建盞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企業158家。“建盞生態銀行”深入推進,建盞(黑釉瓷)質量檢測中心、建盞溯源平臺加快建設。“森林生態銀行”全面推廣,建立“一村一平臺、一戶一股權、一年一分紅”機制,與22個行政村開展合作造林4000畝,村集體預計增收1500萬元。新增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5個,林下經濟總產值突破16億元。 傾力投入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五年來,區財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每年保持80%以上,累計辦成為民實事140項。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年均增長7.6%、9.2%。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32個貧困村全部摘帽,區公共衛生管理中心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走在全省前列。社會事業繁榮發展,教育年均投入6億元,“全面改薄”和城區擴容工程深入實施,新增學位6750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三體一盟”醫防融合發展格局逐步形成,連續4年區域內就診率90%以上,居全省前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朱子、宋慈、建本、建盞“四大文化名片”持續打響;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群全覆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僅用42天完成南平市第四醫院建設任務。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逐年提升,信訪總量持續下降,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顯著,禁毒重點關注地區成功摘帽,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取得階段性成效,獲評福建省“平安縣(市、區)”。 民生保障力度更大。2021年,轄區疫情防控平穩有序。一年來,全區上下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開展疫情防控綜合應急演練,提高應急實戰能力,筑牢了免疫屏障,率先在全市完成3-11和18周歲以上人群第一針劑疫苗接種目標任務。15天建成新嶺隔離點,再創“建陽速度”。組織35名醫護人員馳援莆田、廈門,為打贏全省疫情防控殲滅戰貢獻力量。社會保障堅實有力。29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完成。落實穩定和促進就業系列措施,發放各類惠企穩崗補貼2527.6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全年發放低保金2232萬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機關幼兒園綠歐分園投入使用,建陽一中初中部恢復招生,新增各類學位750個。深化“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省級示范區建設,與廈門大學開展校地合作,掛牌“廈門大學優質生源基地”。扎實做好中、高考服務保障工作,中考總分優秀率全市第一;高考本科上線率80.2%,居全市前列。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見效,課后延時服務實現全覆蓋。深入推進醫改工作,建陽第一醫院DRG付費國家試點進入實際付費階段,建陽中醫院成功創建二級甲等醫院。社會福利中心投入試運營,潭城街道橋南社區入選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名單。婦女兒童事業穩步發展,順利通過“兩綱”終期評估驗收。體育事業再創佳績,文體旅局獲評“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社會治理精準高效。不斷深化“平安建陽”建設,嚴厲打擊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和毒品犯罪,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功打掉1個涉惡犯罪集團。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扎實有力,指標成果評價位居全省前列。持續推進“法治建陽”建設,建陽一中獲評“全國先進普法單位”,麻沙鎮水南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潭城街道溪源村入選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率先在全市完成1399棟存量危房銷號任務,投入4185萬元推進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治,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防災減災救災體系不斷完善,有力應對“6.28”洪澇災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相關閱讀:
- [12-24] 讓企業開辦、注銷不再麻煩
- [12-24] 建本文化分論壇27日舉行
- [12-24] 建陽區參加南平市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