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朗朗 清風習習
2021-05-26 16:22:18? ?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復次,朱子大力推進孝道文化大眾化、普及化。其《白鹿洞書院揭示》更成為書院學規之范本。《揭示》首句便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將培養學生尊崇“孝道”放在書院辦學的第一位。《朱子家訓》提出的“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強調的“讀書起家之本、循禮保家之本、和順興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融匯的也是孝文化。他鼓勵修建祠堂,以體現“報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在朱子倡導推廣下,宋代以來每個不同的姓氏都有了自己的祖廟,有家族族譜。在宗族演變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傳承孝道。節慶假日、婚喪嫁娶,人們首先在祖廟、祖祠里祭拜祖先。在朱子影響下,孝道體現在教育文化、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體現在待人接物、言行舉止,也體現在戲劇、民間故事、藝術等各個方面,有著無所不在、無所不至的影響力和滲透力。 自古廉孝一體。廉體現孝,廉是大孝。朱熹不僅是南宋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孝子,同時也是一位正氣凜然、憂國憂民的廉臣廉吏。他倡廉政,主張懲、防結合,重視廉潔的思想教化、文化熏陶、行為養成。 朱熹認為,廉是對官員最基本的要求。他說:“士人先要識廉退之節。禮義廉恥,是謂四維。若寡廉鮮恥,雖能文要何用!”“大抵守官,只要律己公廉,執事勤謹,晝夜孜孜,如臨淵谷,便自無他患害。”他的思想被真德秀概括為“律己以亷、撫民以仁、存心以公、為事以勤”,流傳至今。 朱子還說:“官無大小,凡事只是一個公。若公時,做得來也精采。便若小官,人也望風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來做去,也只得個沒下梢。”意思是說,當領導不論職位高低,做事都要公正。如果公正廉明,即便是一般干部也讓人敬佩;而如果辦事不公正廉明,就是宰相,最后也不好收場。 朱子是清廉的典范,也是反腐敗的典范。在本書的故事中,特別講述了朱子《六次彈劾唐仲友》。臺州知府唐仲友,父親唐堯封官至五品龍圖閣朝散大夫。他依仗朝中有人,以權謀私、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敷衍賑災。他與當朝宰相王淮同鄉又有姻親關系,而朱熹當時被提舉為浙東茶鹽公事之職就是王淮推薦的。彈劾唐仲友,必然傷及自己恩人王淮,面對大義與私情,朱子正氣凜然,毅然選擇了前者。 我曾與李家林長期在建陽共事。改革開放初期,他在建陽水吉公社報道組,我們一起在農村調研時相識。不久,他寫的《就是金豆豆也不能眼紅》和我的拙作《三中全會的春風吹綠田埂》調研報告,加上報社評論一起上了《福建日報》頭版。之后,他因新聞報道成果突出,被調建陽縣報道組工作了三十年。他多次榮獲 “省優秀新聞工作者”“十佳記者”等光榮稱號。李家林長期生活工作在建陽。1985年冬,朱子家鄉的理論工作者、方志學者成立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家林是熱心參與者之一。三十多年來,他寫了大量報道,也大量搜尋、披覽、查閱、考證歷史名人史料。此次他精心編輯整理出版建陽人(包括在建陽任職的名人)一百個孝廉故事,體現了他厚實的文化功底,也體現了他對家鄉的無比熱愛,對鄉賢的無比敬重與景仰。此書不僅對今天年輕人具有教育意義,也有保存史料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特別引述了朱子的話:“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公與私之間,關乎執政黨的公信力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習近平總書記還引用朱子“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話,警示大家不能因為一點個人利益或一己私利就處事不公,分不清是非。2020年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的講話中引用朱熹《四書或問·孟子卷》之言“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告誡全黨必須始終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馳而不息地抓好正風肅紀反腐,滌蕩切附在黨肌體上的骯臟東西,必須以正視問題的勇氣和刀刃向內的自覺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月朗風清話潭陽》一書的出版,對馳而不息地推進正風肅紀反腐,提供了一部很好的教育讀本。相信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能繼承弘揚建陽古代清官熱愛人民、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以“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的責任擔當,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建設月朗風清新建陽作出更大貢獻。 是為序。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