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校園,傳統非遺活起來
2021-03-16 15:18:20??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如今各種“進校園”的活動層出不窮,許多運動項目都希望占領年輕人市場,把未來放在青少年身上。11日晚,一場“武術進校園”交流推進會在福州舉行。 本次推進會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武術委員會、福州閩都武術研究院聯合主辦,吸引了來自省市武術主管單位、各有關縣區武術協會負責人、高校教授、各級武術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50余人參加。 作為推進會的主要召集人之一,省武術協會副會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武術委員會會長胡成武表示,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在學校體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學是弘揚中華武術傳統文化的一個最關鍵、最基礎的啟蒙地,“武術進校園”應當被推向前臺。 進校園,不缺底氣 推動傳統武術走進校園,福州武術人并不缺少底氣。 “福建是武術大省,官方統計,全省有超過30種的傳統武術拳種,而福州共有28種傳統武術拳種,這是我們一個底氣?!遍}江學院公共體育部原副主任翁治興表示。 的確,近年來,福州傳統武術人不斷叩開各級學校的大門,讓非遺文化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據錢塘小學屏北分校武術教練林穎介紹,該校從2003年建校以來,傳統武術拳種——自然門就走進了校園,成為創建武術特色校的一個平臺,每班每周安排一節武術課程。 林穎說:“作為一門課程,一定要以教材作為依托,為此我編寫了《武之韻》,其內容不僅有傳承自然門武術之德的拳術器械,以及人人易學會練的武術操,也有弘揚中華燦爛文化的內容,還有對學生進行武德教育的內容?!?/span> 在省詠春拳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國文看來,傳統武術進校園既能夠傳承好非遺文化,同時也能夠為培訓機構輸入新鮮的血液,更重要的是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為整個項目的良性發展提供經濟基礎,“一個目的是擴大傳統武術的品牌影響力,另一個目的是通過校園的傳承,能夠為傳統武術培訓機構提供優質的生源”。 據王國文介紹,詠春拳從2015年開始作為錢塘小學的一個特色傳統非遺項目,在6年的時間里逐漸形成了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的進校園階梯式布局。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