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小記
2021-02-01 15:51:14? ?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一陣雨后,天晴了,太陽好大。響晴的天,秋雨洗過,湛藍如初。 后來,又找到了“陳王前珉”四字。三人不知何意,只做猜想。 仙境也好,凡俗之壤也罷。硯山的故事和硯山的歷史都凝結在這些石頭上,石頭又化為今人的猜想,永久的聳立,直到百年、千年,直到永遠。 下山,我們來到將口東田。站過橫跨芹溪的石橋上看芹溪,流水潺潺,狹長曲折,宛若飄帶。朱熹曾假借舟楫,一葦而如,到雒田里拜訪隱居在芹溪六曲處的表兄邱義,沿溪美景,就定格在《芹溪九曲棹歌》之中。 五曲峰巒列翠屏, 白云深處隱仙亭。 子期一去無消息, 唯有喬松萬古青。 這是朱熹筆下的五曲,子期已遙遠,唯有滿目青山。一曲廬峰之月,二曲斜陽漁歌,三曲南山白云 ……“憑誰染就丹青筆,寫出芹溪九曲圖”,《芹溪九曲棹歌》從芹口寫起,溯流而上,描摹了一幅從建陽將口到崇雒山水優美的風景長卷。 關于芹溪,宋人還有許多詩句“有九曲栽芹,一峰橫硯,江上聽春雨。”“芹溪上,把等閑出處,付與滄浪”,足見宋代芹溪的知名度,這與自稱“芹溪處士”的邱義(邱子野)有關,是他的“隱士”情懷的影響。 沿著小溪兩邊的小道,遙想朱熹當時一舟一楫飄然水中,一個人的一生能夠有多少的歲月?朱熹的生命尺度,和著千山萬水永遠留在人們心中。當然,理學的文明教化也隨著江山永固。 這一片山水,和它有聯系的不僅是朱熹和邱義,還有幾位,都是響當當的人物:法醫學鼻祖宋慈、濟世諍臣范如圭、四朝元老范致虛…… 來登硯山的前一天,友人神秘的說,硯山有朱月午。 朱月午?咋一聽,名字像金庸筆下會武功又多情的美麗女子。 后來明白了,“朱月午”就是“紅菇”,一種真菌類山珍。 我知道會長“紅菇”的地方,它要有富饒的土壤。的確,在這一方富饒的土壤中,不僅會長紅菇,而且還開出了文明的絢爛花朵。 我固執地認為,朱熹往來于硯山和芹溪的那一段時刻,應該是這一方山水的光輝時刻。 現在,這一方文化浸潤的山水新村林立,百姓富庶。這是故鄉的先賢圣哲們所沒有看到的。 硯山依舊,芹溪長流。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