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建本雕版印刷技藝:刀走龍蛇 書香致遠
2020-07-30 09:48:42??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王俊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李國平為麻沙中心小學刻制的建本雕版教材。受訪者供圖 “為了學習傳統,我四處收集購置散落在民間的古書古版?!崩顕礁嬖V記者,目前他已有清代活字印刷雕版2套,不同朝代的古籍雕版逾200片。通過這些真材“史”料的研究,有木雕基礎的李國平很快就基本掌握了古法,并探索雕刻了一批仿古作品,受到業內認可。 “建本雕刻的講究,從一塊粗坯的選擇開始?!崩顕秸f,建本字體大多娟秀清麗,必須選用木質細膩的梨木、棗木、銀杏木,以承載細小的筆畫或線條。為了讓木頭不生蟲、腐蝕,還需對粗坯進行蒸煮、晾曬、壓平等數道工序。制作粗坯便需要近半年。 雕刻更是精細活。眼下,李國平正在創作一幅“大藏經”建本雕版的仿刻作品,圖案精細到1毫米內有4根線條。“目前最精準的機刻刀具,僅能做到每毫米2條線。因此,傳統建本的雕版不是機刻能替代的?!边\刀時,李國平每一下都要凝神屏氣,力保不出任何差錯。長年耗費精神的創作,已讓他患上腰疾。 對于建本匠人來說,技藝的獨特之處,還在于刀鋒之韻。古時候,技術最高超的工匠可以直接在雕版上刻反字,但這項絕技已經失傳。常見的方法是:使用上過膠的木板,將寫好的文字及圖案內容反貼于木板之上。用平頭棕刷,刷平紙張表面并壓實、風干。為了將內容字體凸顯,再用菜油涂于紙張表面,使過油的宣紙更加透明,字跡更加清楚,進而進行雕刻。但李國平觀察后發現,這樣的方法遇到文字復雜或字體小的情況,墨跡容易模糊,刻出的線條不夠干脆有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遍尋古籍,還拜訪了故宮博物院的專家,總結出了更為妥善的方法。 創新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由于建本雕版印刷技藝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相當繁雜,要求高、制作時間長,需要耗費相當的時間和精力,真正從事該項目的人群不多。”談及建本的發展瓶頸,建陽區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黃輝耀如是說。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