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時節訪彭墩 尋味美食“蔥花餅”
2020-07-13 09:33:30??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王俊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一提到端午節,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粽子,但是在建陽區童游街道彭墩村,每到端午時節,除了包粽子、插艾草掛菖蒲之外,家家戶戶都要吃一種名叫“蔥花餅”的美食。 據村里老人介紹,“蔥花餅”由來已久,早在百余年前彭墩村人就有端午節做餅、食餅的習俗。在民國時期,村里有一家老字號餅店,名喚“福興店”,每到端午時節就會制作節餅,以供女兒、女婿購買回娘家“分節”,那時的餅以肉餡甜味為主,寓意甜甜蜜蜜,吃了有福氣。讓人奇怪的是“蔥花餅”并沒有蔥花,當地村民說從祖輩起就叫它“蔥花餅”并流傳至今。 經過口味的調整,現在的“蔥花餅”由單一的甜肉餡發展為豆沙、花生、芝麻、糟菜、咸蛋黃等口味,并且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定制。但是,傳統的甜肉餡仍然最受食客的歡迎。做餅前十天用手工將肥肉剁碎,再以砂糖拌好封入缸內腌漬,待到做餅時取出使用,這樣的肉餡烤制出來的餅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目前,村子里共有5戶人家以家庭手工作坊模式制作“蔥花餅”,只在端午節前后十天制作、銷售。在村口巷子里的“陳氏餅店”算是歷史比較悠久的老店了,李泉鳳是餅店的第三代傳承人,從她丈夫的爺爺那一輩開始,陳家三代都在做餅,算一算也有六、七十個年頭了,她自己也做了二十多年的餅。每到做餅時節,妹妹李泉芝就會到姐姐家幫忙一起做餅。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