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福建(九):“習近平同志有思想、有胸懷、有魄力”
2020-07-03 09:54:10??來源:《學習時報》 責任編輯:鄭正華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在我們研究工作過程中,習近平同志總是強調“問題導向”。解決問題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既要及時審視問題解決到什么程度,又要注意了解存在哪些短板、未來還可能出現什么問題。比如,晉江過去是個“地瓜縣”,出產地瓜、蘿卜、花生等農作物,群眾生活比較困難,很多人就去東南亞謀生。改革開放以后,晉江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給民營經濟的支持是很大的,結果民營企業百花齊放,各種形態的民營經濟就像雨后春筍般一個一個往外冒。而且晉江的發展趕上了當時經濟短缺的節點,產品生產出來很快就賣光了。到2000年,也就是我來福建的那年,晉江已進入全國百強縣了。但發展到一定程度,晉江就遇到了瓶頸,主要是因為國內外市場競爭加劇,市場已經有了明顯壓力。企業原有的生產經營模式、管理水平、技術檔次已不適應現代市場經濟要求。主要表現在:同質同類的普通型加工企業多,高精尖領軍企業少;家族型企業多,現代管理人才缺乏;企業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缺乏市場競爭力。 習近平同志針對這些問題,多次深入企業、基層、農村調研,從實踐中尋求對策,幫助企業找方向、定航標,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他多次強調,晉江要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發揮港澳臺僑的優勢和敢拼會贏的精神,引導企業開闊視野,轉變經營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技術創新,實施品牌戰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他的引領和推動下,晉江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緊緊咬住實體經濟發展并不斷創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到2016年,晉江連續23年位居福建省縣域經濟第一位,連續16年躋身中國百強縣前十位。 習近平同志密切關注晉江的改革發展,從堅持改革開放和融入世界經濟格局的深邃視角進行戰略思考,系統總結和闡述了“晉江經驗”的內涵和意義,形成了關于“晉江經驗”的重要理論成果,在《人民日報》發表后引起全國關注,這也成為晉江多年來創新發展、全面發展的行動指南和制勝法寶。現在來看,習近平同志總結的“晉江經驗”,不是對過去工作的簡單總結,而是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和前瞻性的,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晉江經驗”的總結,推動了晉江實現跨越發展,同時對全國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那個時候,福建經濟面臨著轉型和升級問題,習近平同志采取很多舉措來加以推動,引進外資就是其中一個重要舉措。他很早就注意到福建經濟發展要跟國際接軌,通過引進外資能把很多資金強、技術強、管理強、影響力強的國外優秀企業引進來。習近平同志講,要利用好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利用好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他當省長的時候,就抓住了機遇,放手引進外資。在引進外資的時候,他要求一定要努力引進世界500強,這些公司有先進的技術,有先進的管理經驗,能帶動福建的整體水平。但世界500強企業眼光也很高,他們會先看北京、上海、廣東,把他們引進到福建來有一定難度,但習近平同志仍鍥而不舍地做這項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采訪組:我們了解到,奔馳公司是習近平同志任省長時引進來的。請您講一講當時的過程。 賈錫太:汽車工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對相關上下游產業有大規模的帶動效應。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福建汽車工業的發展。在當時,福建的汽車工業還處于起步階段。2000年,閩臺合作東南汽車一路快速發展,憑借得利卡、富利卡兩款車型,迅速躋身全國輕客行業第二位,不僅引起技術來源方日本三菱的關注,也激發了全球第二大汽車巨頭——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對落戶福建的濃厚興趣。當時,中國即將加入WTO,全世界的汽車巨頭爭相提前擠入中國市場。戴-克集團(2007年10月戴-克完成分拆后,才改稱戴姆勒集團)對中國市場非常重視,集團高層走遍了在中國的所有直接、間接合資企業。考察商機之后,2000年12月來到東南汽車參觀,一下子就被東南汽車所吸引,決定與東南汽車開展合作。于是,雙方展開了頻繁的接觸和商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