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融入新區 奮楫前行
2014-11-11 07:43:41??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鄧忠衛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七賢公園內新落成的潭陽七賢群雕像 (熊瑞國 攝) 蓄勢騰飛 綠色生態方可永續發展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黨的十八大強調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時提出的宏偉目標。“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建陽依托豐富的林水資源,始終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走進建陽城區,城市綠地面積不斷擴展,城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功能設施日臻完善,城市人居環境不斷優化。截至9月底,建陽66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4.6億元。黃花山道路改造實現竣工通車;考亭大橋、七賢橋目前基本完工;西區生態城七賢路已實現全面通車,建平大道路基工程完成;考亭環湖棧道已完成規劃設計,正在開展征地工作;五福橋、雙龍橋、東入城口改造等項目按時序推進。在氣勢磅礴的建設浪潮中,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水園林城市正悄然崛起。 來到建陽美麗鄉村,小城鎮和中心村建設如火如荼。水吉、麻沙等鄉鎮區,有休閑廣場、文化公園、大型的LED電視屏幕、美麗的音樂噴泉,讓農村群眾夜間文化生活更精彩。今年確定的15個三星級以上“美麗鄉村”均已啟動立面及坡屋頂改造,開展村各節點的景觀建設,實行了垃圾分類,完成投資5176.6萬元,占年計劃的95%,形成了潭城溪源、麻沙水南、黃坑九峰等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試點。 民生項目花開一朵朵。年初確定的28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等4項任務已全面完成,共發放城鄉低保金1284.7萬元;全面實施校園擴容工程,保證每個進城務工的子女都有書讀;全市16個社區和7個鄉鎮社區網格化綜合信息平臺已全部建設到位,農村社會治理“1+3”機制已實現194個村全面覆蓋。 執政為民辦事一樁樁。嚴格落實干部選拔任用四項監督制度,連續三年開展干部在編不在崗和企業兼職(任職)干部限期清理工作,目前已有11位科級干部、2位股級干部辭去或免去所擔任的企業職務。構建“三級聯動、重心下移”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平臺,開通了“5811580”便民服務熱線,便民服務代辦點遍布全市13個鄉鎮(街道)、210個村(居)。市直機關黨支部、市效能辦和市紀委,開展結對幫扶、機關作風明察暗訪和八項規定監督檢查等活動。“三公”經費明顯下降,公務接待費用同比減少45.9%;公車運行費用同比減少29%,公車購置費同比減少83%;會議費同比減少37.6%。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群眾信訪舉報213件(次),立案56件,其中,已結案35件,給予黨政紀處分34人;通過辦案挽回經濟損失145萬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可以看到建陽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融入新區謀發展,立足全省找位置”的目標定位,堅持綠色發展,深化改革創新,突出項目帶動,強化產業支撐,著力城鄉建設,不斷改善民生,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推動綠色崛起發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王柳珍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