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慶胄)創敬思齋以訓后進……后居平山甥館……見后進有向學者,必諄諄誨誘不倦,。禾(即熊禾)年六歲,就傅于敬思齋,已蒙公器許。 ——熊禾《熊竹谷文集跋》
敬思齋,在莒口樟?,建于南宋,創建者是熊慶胄。 據清道光《建陽縣志》記載:熊慶胄,莒口人,因為曾經居住在竹谷,就以“竹谷”為號。少年時從學于蔡淵,之后游學于真德秀、劉垕的門下,與當時建陽名士蔡模、翁泳為同門相交的好友。潛心學問,不求聞達,著述有《三禮通議》《春秋約說》《中興三朝通略》《學庸緒言》《心經集傳》《采記》《小紀》《史學提綱》《敬思齋小稿》《直方齋小稿》等。 趙汝騰任史館校勘時,將熊慶胄的《中興三朝通略》進獻朝廷,圣上下旨讓建寧府抄錄此書。因為“史學”的才能,熊慶胄受到趙汝騰的賞識。趙汝騰舉薦熊慶胄到史館任職,熊慶胄推辭不去。 熊慶胄修禮書,注《春秋》。因為“經學”的才能,熊慶胄受到游似、牟子才的賞識,以“經學”薦舉熊慶胄。熊慶胄寫信堅決推辭。 熊慶胄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對宗親、姻親、鄉親也極有感情。每年收成不到300石,熊慶胄拿出一半來,建立孝永莊用于賑濟受災貧困的鄉親,創建敬思齋用以教育晚輩。近思齋的熊慶胄,“見后進有向學者,必諄諄誨誘不倦”。熊禾六歲的時候,就曾在敬思齋學習。熊慶胄特別器重能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