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堂,在崇泰里云谷廬峰之下。宋蔡九峰沈嘗作《書集傳》于此。寶祐三年,理宗賜以御書“廬峰”二大字,其子仲節(jié)杭摹刻于山之崖。 ——道光《建陽縣志·卷十六》
大明堂在建陽崇泰里(今建陽莒口)云谷的廬峰之下。 慶元五年(1199)冬天,朱子對各經(jīng)書的訓解注釋都已基本完成,然而,《尚書》還來不及整理,朱子知道自己已經(jīng)無法完成《尚書》的注釋,于是,他讓蔡沉承擔這項任務(wù)。真德秀說:“文公晚年訓傳諸經(jīng)略備,獨書(《尚書》)未及為整,環(huán)視門生求可付者,遂以囑君。”第二年,朱子去世。 朱子去世后,蔡沉遵從先師遺訓作《書經(jīng)集傳》(又稱《尚書集傳》《書集傳》),在廬峰之下創(chuàng)建兩棟書堂當作往來注書的場所。此即“大明堂”。根據(jù)《書經(jīng)集傳序》,朱子去世后,蔡沉就開始在大明堂著書了,建造時間是慶元六年(1200)。在大明堂十年,蔡沉的《書經(jīng)集傳》面世。蔡沉在自序里說:“慶元己未冬,先生文公令沉作《書集傳》。明年,先生歿。又十年,始克成編,總?cè)羟f言。” 與朱子的《四書集注》一樣,蔡沉的《書經(jīng)集傳》也是一次集成之作。蔡沉的《書經(jīng)集傳》到了元朝延祐年間,被朝廷和舊注疏一起并立學官,規(guī)定科考以“蔡傳”為本。到了明永樂時,頒行的《書傳大全》就單獨采用“蔡傳”了。三百年后,嘉靖年間的進士呂光洵在《黃度〈書說〉序》中說:“宋諸儒治《尚書》者,言人人殊,蓋數(shù)十余家。……最著者九峰蔡氏(蔡沉)得紫陽朱子之學作《集傳》,學者尤宗之,于是諸家言《尚書》者不復行于世,好學之士無所參互以求自得。” 蔡沉十年辛苦,《書集傳》一朝登場,它書皆廢。 紹定三年(1230年)五月,蔡沉去世,享年六十有四。十月,葬于莒口后山的九峰東源。 大明堂只是蔡沉十年注書的據(jù)點,因為在云谷山麓,遠離人煙,蔡沉去世后,大明堂隨之荒廢。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內(nèi)閣大學士宗裔蔡新立“宋儒蔡九峰先生集注處”碑。 |
版權(quán)說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設(shè)為首頁 | 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