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慶精舍在建陽永忠里麻沙鎮北象巖晴雪山下。紹興間,牧堂公創書堂三間教其子元定公讀書之所。紹興辛巳春上元日,元定公推衍后世休咎,賦有詩。 ——《蔡氏九儒書·祠院紀略》
予居邑西永忠里之麻沙者,東陽之勝地也,清淑之氣磅礴郁積,高壓云霄而人才疊出。有曰,首陽居士蔡君諒守信者生焉,君以紹圣四年由鄉貢入官太學,以文行名。是生牧堂先生,牧堂隱身不仕,當時景仰。是生西山先生,隱居顯慶堂,杜門著書,為時大儒。 ——劉應李《蔡氏諸儒言行錄序》
顯慶堂也稱顯慶精舍,在永忠里麻沙鎮北象巖晴雪山下(今麻沙鎮麒麟橋東)。宋紹興年間,蔡發創建三間書堂給兒子蔡元定讀書。蔡發(1089—1152),蔡元定(1135—1198)——因此顯慶堂的建造時間不早于蔡元定出生的1135年,不遲于蔡發去世的1152年,即建造于1135—1152之間。劉應李在《蔡氏諸儒言行錄》中稱,“西山先生,隱居顯應堂,杜門著書,為時大儒”。 蔡元定的父親蔡發,是一位精通易象、天文、地理的奇才,著有《天文星象總論》《地理發微》等書。因家學傳承,蔡元定也同樣精于此道。紹興辛巳(1161)春,上元節這天,27歲的蔡元定在顯慶精舍推衍后世的休咎,賦有一首推演的詩: 顯慶堂將后世推,子孫紹復承吾書。 四傳學業家還在,五世因貪人鏟除。 纘俗流風六七代,繼興遺跡八九渠。 數終輪奐猶有代,御史尹仁為吹噓。 “顯慶堂將后世推”,蔡元定在顯慶堂推測家族的后世。 蔡元定的兒子蔡沉注《尚書》,是為《書經集傳》。《書經集傳》盛行于世,為后世科考用書。孫子蔡模、蔡杭相繼受到朝廷表揚。從蔡發開始,蔡氏家族四代人出了九位大儒——這便是詩中的“四傳學業家還在”。 蔡發的五世孫蔡希堲因貪酷被告籍沒家產,后來,謝枋得流落建陽,見到蔡家困頓,撰文《為蔡文節公子孫免差科書》呈奏建寧府,請求免除蔡家的差役和賦稅——詩中說,“五世因貪人鏟除”。 300年后——“御史尹仁為吹噓”。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巡按御史尹仁到了福建,夢到一位老人請求棲身之地,詢問老人的姓名,對方答說:蔡元定。等尹仁到了建陽,尋訪蔡氏子孫,得到蔡家的家譜,仔細閱讀,見到蔡元定的推演詩,并且詩的末句清清楚楚的寫著官職“御史”姓名“尹仁”。聯想到自己做的那一場夢,尹仁不覺悚然,馬上捐出俸祿為蔡家建了傳心堂。 成化十三年(1477)建陽縣知縣海澄在顯慶精舍立“吾道在茲”匾,又立聯: 家學淵源祖父子孫并列; 心傳洙泗弟兄叔侄同區。 嘉慶十一年(1806),麻沙縣丞鄒貽詩在顯慶精舍立“宋儒蔡西山先生演數處”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