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體,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釋文:這些都是時時用到、處處遵行的道理,就像我們身體要穿衣服,嘴巴和肚子要喝水吃飯一樣,一天都不能缺失,能不慎重對待嗎? 時代價值:為人處世之道 畫解:朱子講學圖 《朱子家訓》僅317字,由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朱熹所撰,可謂一位大學者撰寫的小文章。然而,細讀有關朱子的講學實錄,如《朱子語類》《朱文公文集》等,其中不少片斷,如以上所引用的“朱子曰”,內容與《家訓》所說十分接近。由此可知,這篇家訓的寫作,實際上是朱子取材于他在各地講學內容的精髓。
朱子曰:圣人之道,見于日用之間,精粗小大,千條萬目,未始能同,然其通貫則一。如君之于仁,臣之于忠,父之于慈,子之于孝,朋友之于信,皆不離于此。(《朱子語類》卷二十七) 道者,日用事物當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無物不有,無時不然,所以不可須臾離也。(朱熹《中庸章句》) 日用之間,見得天理流行。(《朱子語類》卷四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