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固窮 《論語》中有個成語叫“君子固窮”?!熬印笔侵赣薪甜B、有德行的人;“固窮”是指安守貧窮。整個成語的意思是說:君子能夠安貧樂道,不失節操。作為理學的集大成者,朱子的一生都在踐行“君子固窮”的價值觀。 當年,朱子在武夷山和建陽等地著述、講學時,生活過得十分清苦。他和遠道來求學的學生一樣,每天只能吃粗淡的食物,即使這樣,有時還不免要向他人借貸度日。朱子曾自嘲說“我每天省來省去,結果整天還是要為早晚飯發愁”。 其實,朱子對生活的困苦并不介意,反而認為其可以磨煉意志,用他的話說就是“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沒有糧食,就自己開荒種地。從朱子做官時曾發布的一系列《勸農文》可以看出,朱子對農業生產是非常熟悉的,其中涉及的具體的農事指導,應該都是他親身實踐后的經驗總結。沒有錢刻書,就自己開辦書坊。這樣既能及時保質保量出版理學前輩和自己的著作,又能借以貼補家用,一舉兩得。沒有錢請人建書院,就自己設計圖紙,帶領學生們課余時間“勤工儉學”自己建造。他還因此拒絕過很多好友的資助……可以說,自力更生、不求人、不追求浮華享樂是朱子一生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古代,讀書與做官往往聯系在一起,朱子也不能例外。朱子的為官生涯可以用“官多祿少”來概括?!肮俣唷?,是說他當過很多不同職務的官;“祿少”,是說工資低。其實,按照朱子的學問和名氣來說,他有很多機會做俸祿高的大官的。比如,當年彈劾唐仲友時,朝廷就想以給朱子升官的方式平息此事,但被他言辭拒絕。朱子寧肯辭官回家每天吃著“豆飯藜羹”(“豆飯”,用豆做的飯;“藜羹”,用野菜做的湯,二者泛指粗劣的食物),也不愿失掉他所堅持的讀書人的節操和氣節。 雖然前來求學的大部分弟子都認同朱子“君子固窮”的價值觀,也能對艱苦的求學生活“甘之如飴”,但也有個別人忍受不了這種生活,甚至將其做為日后誣蔑朱子的口實。其中有一個叫胡纮的,出身于富貴之家。他仰慕朱子的學問和名聲,特地到武夷山拜朱子為師。朱子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也只是請他吃在他看來是難以下咽的“粗糧”和沾姜汁的茄子,結果引起了他的不滿。他發牢騷說:“武夷山這么大,難道連一只雞、一杯酒都沒有嗎?這哪里是招待客人該有的禮節。”他因此認為朱子看不起他,所以懷恨在心,第二天便不辭而別。在后來的“慶元黨禁”中,他羅織了朱子的“六大罪狀”,成為陷害朱子的“急先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