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救荒 望著剛修好的大堤和江面上繁忙的商船,朱子的眼睛有些濕潤,五個月來,他背負了巨大的壓力,他真的很想找個地方好好哭一場。 對于救荒,朱子是擁有豐富經(jīng)驗的。這幾年,他創(chuàng)立的五夫社倉一直運行良好,即使遇到大災,百姓也沒有再為生計發(fā)愁過。朝廷也正是看到了五夫社倉在救災中的成功,才派朱子到這里主持救荒的。 旱災比預料中的更嚴重。田里禾苗干枯,甚至放眼望去數(shù)十里都沒有結穗的,到秋天,禾苗減產(chǎn)超過百分之七十,百姓面臨嚴重的饑荒。朱子就是在這樣緊急的情況下,臨危受命的。在走訪了受災地區(qū)和分析受災情況后,朱子決定采用減賦與賑濟雙管齊下的策略。 首先,朱子上疏朝廷,報告災情,請求減免受災地區(qū)當年的租稅及往年的拖欠。同時向朝廷申請救濟糧款,又向當?shù)氐母粦艚栀J,以便用最短的時間籌集需要的賑濟糧。其次,朱子還及時頒布布告,勸諭百姓安心等待賑濟,不要四處逃荒,同時還下令平抑物價,以防有人囤積居奇,發(fā)“國難財”。第三,為解決災民饑食,朱子還結合以工代賑的方法發(fā)放賑災糧。而就是這個“以工代賑”之法受到了朝野上下的非議,也讓朱子陷入了巨大的壓力之中。 “以工代賑”這種我們現(xiàn)代人熟識的賑災方式,在八百多年前朱子生活的時代可絕對是一種超前的理念。要知道,那時的讀書人可是把“視民如傷”(看待人民就像看待自己身上的傷痛一樣)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所以可以想象,當他們得知朱子竟然在這么嚴重的旱災下不但不知好生撫慰百姓,反而想趁機“剝削”百姓勞作時是多么強烈地憤慨了!甚至還有人形容朱子追求政績就像耍猴藝人追求財富一樣,只需付出一點點食物便會換來猴子賣力地演出。一時間,各種質(zhì)疑、誹謗、詢問充斥朝野,也傳進了朱子的耳中。 朱子不得不上疏辯解。他首先陳述了自己想以工代賑修補的大堤“經(jīng)過連年風浪沖擊,堤石已經(jīng)毀壞到無法系住纜繩,每當有大風浪常常將過往船只掀翻,不僅損失了不可勝數(shù)的錢財,還造成了巨大的人身傷亡”的現(xiàn)狀。接著他解釋了在大災下依然役使災民修堤的原因。朱子認為,單純的放糧賑災并不是完美的方法,反而會讓百姓“不思進取”,一旦朝廷的救災糧供應不及時,百姓就容易陷入新的饑荒中。而且很多饑民都是正直壯年的勞力,一味的救濟可能會讓他們滋生懶惰的想法,長時間的無所事事和聚集甚至可能會成為一股不安定因素。如果組織他們參與到修堤的工作中,不但可以讓他們忙碌起來,而且也可以讓他們通過勞動獲得相應的報酬,以便作為災后重新生活的保障。這樣不僅可以使年久失修的大堤得到維修,而且在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同時還能為災民提供日后恢復生活的資金,可謂一舉數(shù)得。在朱子有理有據(jù)的堅持下,朝廷終于同意了他“以工代賑”的意見。 果然如朱子預想的一樣,對“以工代賑”,災民并沒有感到受到了“剝削”,反而興高采烈踴躍地報名。這樣一來,不僅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修好了大堤,而有了錢的災民還有能力自己購買糧食及其他生活用品,在為朝廷節(jié)約救災物資的同時還促進了商品經(jīng)濟的繁榮。而在看到朱子救災的實效后,各地也開始爭相模仿其措施與方法。 |
版權說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