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雨不止
忽忽時序改,白日藏光輝。重陰潤九野,小雨紛微微。 蒼山寒氣深,高林霜葉稀。田家秋成意,落落乖所期。 曠望獨興懷,戚戚愁寒饑。事至當復遣,且掩荒園扉。
青年時期的朱子寫詩頗具古意,直而不野,清音獨遠。而與這種詩詞風格相應的,是其詩歌的內容——尚未出仕的朱子,所寫對象主要是鄉居即景與交游所見;所抒情感主要是對未來的不確與清愁。而這種題材配合古體詩行文的樸素自然之美,正好體現出朱子后來對詩歌“宣暢湮郁、優柔平中”的功能認識。 時光荏苒,夏日已盡,深秋氤氳連綿,潮氣浸潤大地,微雨紛紛。山區更是如此,經過秋霜的喬木已是黃葉稀疏。這樣長時間的下雨,讓農家豐收的愿望就此落空。我走出房門,在郊外四下望去,也只能感嘆與擔憂,以耕種為生的村民們經此冬雨不止,怕又是要饑寒交迫了。不過,總是天無絕人之路。我暫且關掩上柴門,不去想它了吧。 從詩的內容來看,它至少表達了三層含義:最直接的是青年朱子對社會底層的憐憫,但這種憐憫卻又無用武之地,這便彰顯出這首詩的第二層含義——朱子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出仕,“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這種“少年當濟世”的情懷與閩北山區秋冬多雨的環境氣候一關聯,又很容易產生多愁善感的詩興。事實上,朱子成為詩人的緣由,與其青年時期的閩北生活、仕途波折也是密不可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