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德化宿劇頭鋪夜聞杜宇
王事賢勞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 如何獨宿荒山夜,更擁寒裘聽子規。
詩題名即說作于朱子赴德化出差,路上借宿劇頭鋪,深夜不寐,聽聞杜鵑鳥啼鳴的語境之中。杜鵑是一種總在春末夏初時分晝夜不停鳴叫的鳥,又名子規、望帝、杜宇、鶗鴂。傳說蜀王杜宇(望帝)被迫讓位臣子,退隱山林,死后精魂不滅,聲聲叫喚“不如歸去”,以示思念故國。正因其傳說,古詩詞中吟誦杜鵑,以表傷春、思鄉、哀怨、亡國之作不知幾何。朱子《五禽言》第二首也是專誦杜鵑,其曰“不如歸去,孤城越絕三春暮。故山只在白云間,望極云深不知處。不如歸去不如歸,千仞岡頭一振衣”,對杜鵑的堅毅頗有贊賞。但這首詩不同—— 政務辛勞只能換來自己的苦笑,同安主簿一任到今已有五年。如今獨自夜宿荒山,該如何打發這孤寂的夜晚呢?只能懷抱著寒冷的被子,傾聽窗外杜鵑“不如歸去”的聲聲啼鳴。 朱子在同安任上是紹興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正好五年。因此,這一年當是其離任北歸之時。他在差旅之夜,于德化劇頭嶺上聽聞杜鵑啼鳴,必是只有“歸去”(回家)的念想。不過,多年之后,朱子在一次與學生的談話中曾回憶起這段往事,他說:“某舊年思量義理未透, 直是不能睡。初看子夏‘先傳后倦’一章,凡三四夜,窮究到明,徹夜聞杜鵑聲”。讀《論語》“子張”篇至天明,伴隨著杜鵑的叫聲,思索傳道與為學的次序問題,這是何等美好且深刻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