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西林院壁二首(其一)
觸目風光不易裁,此間何似舞雩臺。 病軀若得長無事,春服成時歲一來。
西林院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朱子在二十九歲這一年入住其間,向延平先生李侗請教。這是朱子離開青年時所沉溺其間的禪宗學說,回歸儒家道統的起點,史稱“逃禪歸儒”,而李侗也就成了朱子“歸儒”旅程中的啟蒙恩師。詩中,朱子剛剛拜入延平師門,獲其提點,得睹真源大貌的那種欣喜之情,躍然紙上。 在西林院放眼景色,四下皆美,讓人無從選取。這里的風光氛圍,與當年孔子弟子曾點所希望從游的舞雩臺是何等相似。可惜我眼下仍在病中,如果我身體好起來了,每年暮春的時候,我都穿著春服,來拜見延平先生。 《論語》“先進”篇中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章,講的是孔子讓這幾個弟子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其他弟子都或說愿意從政,或說愿意教禮,唯獨曾皙(又名曾點)描繪了一個場景: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約上好友五六人,帶六七個童子,在沂水邊沐浴,在舞雩臺上吹風,再一路唱著歌回家。孔子聽后,慨然而嘆曰:“吾與點也”(我贊同曾點的觀點)。曾點描繪的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從容不迫,逍遙自在,甚至有點狂放不羈。但孔子不僅沒有批評,而是深深地表示贊同。這對后來儒家學說講求責任與擔當的背后,留出了生命的逍遙之美。而對于這種美感,作為詩人的朱子一貫是潛在地贊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