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岳麓赫曦臺聯句
泛舟長沙渚,振策湘山岑。(朱子) 煙云眇變化,宇宙窮高深。(張栻) 懷古壯士志,憂時君子心。(張栻) 寄言塵中客,莽蒼誰能尋。(朱子)
乾道三年(1167)十一月,朱子攜弟子林擇之等人前往湖南與張栻會面。行程七百公里,歷時數月,由冬到春,形成了朱子詩歌創作美學頂峰時期。朱子與張栻兩位理學大家,攜手同游湖湘,也構成了中國哲學、文學史上的一段極其難得的佳話。抵達長沙后,朱子與張栻登岳麓山,講學于岳麓書院,又結伴前往南岳衡山游覽,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首詩就是兩人登頂岳麓山后合作的“聯句”。 在湘江之中泛舟游覽,在岳麓山上揚鞭走馬。煙云縹緲,變化萬端,宇宙奧妙,高深莫測。緬懷古代英雄,那是壯士的志向與豪情;擔憂現今天下,那是君子的憂患與悲憫。而對那些滾滾紅塵中的過客來說,這等高遠蒼茫的境界,哪個又能企及呢? 根據朱子《云谷山記》,岳麓山頂乃朱子親自命名為“赫曦”(余名岳麓山頂曰赫曦),還寫有匾額。后來,明代知府在岳麓山頂真的建了一座“赫曦臺”,王陽明還曾題詩:“隔江岳麓懸情久,雷雨瀟湘日夜來,安得輕風掃微靄,振衣直上赫曦臺”。后來,赫曦臺荒廢,清代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在書院大門前建了一座臺,后人亦稱其為“赫曦臺”,今天仍在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門前。這種歷史的興衰,與朱子、張栻這首聯袂而寫的詩中所描述的“莽蒼”之境,何等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