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字直卿,號勉齋,長樂縣人,黃瑀之第四子。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春,得朱熹門人劉清之推薦,到崇安五夫受業于朱熹。他刻苦讀書,深得朱熹的贊賞。淳熙九年,朱熹將次女朱兌許配給他為妻。 慶元初,已過不惑之年的黃干始出仕,監臺州酒務。不久,因母病逝,辭歸守孝,從學于他的人很多。朱熹這時寫信給他說:待竹林精舍建成,“便可請直卿掛牌秉拂也”,把他當作自己事業的繼承人。 為了養家活口,黃干不得不“仰祿于州縣”。朱熹臨終,寫信囑咐他編《喪禮》、《祭禮》。黃干持心喪(弟子之喪)三年,又得監嘉興府石門(今屬浙江)酒庫。 寧宗嘉定九年(1216年)夏四月,黃干舉家居考亭。當年閏七月,于建陽城內建草堂,名環峰,以繼志傳道為己任,聚徒講學,身體力行,聲名遠播,“巴蜀江湖之士皆來受學”。嘉定十四年正月,他寫成《晦庵朱先生行狀》,為保留朱熹生平事跡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據。他遣長子黃輅到黃坑朱熹墓代他辭恩師,并命長子輅、三子腹留居環峰承父業,自己歸老福州,當年三月病逝,終年70歲。有《黃勉齋文集》傳世。他所作《代祭林黃中侍郎文》,對彈劾過朱熹的林栗,能不計舊仇,給予客觀恰當的評價。因此,其道德事功深為世人贊許。清雍正二年(1724年),詔從祀于孔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