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子實,改字元履,號艮齋,又號錦江。南宋建陽招賢里(今徐市鄉)人。幼年拜胡憲為師,和朱熹友好,到各地游學,盡交先達明士。屢試不第,回鄉途中寄寓衢州(今屬浙江)知府章杰家,適遇前任宰相趙鼎因編管吉陽軍(今屬廣東崖縣)絕食而死,歸葬常山(今屬浙江)過衢州。章杰素來對鼎有成見,迎合秦檜意旨,逮捕其家屬,報請治罪。唯之出于義憤,遺書責備章杰,憤然辭歸,筑“艮齋”,隱居讀書, 乾道初年,朝廷下詔,令各路薦舉隱逸賢士。福建路監司長官芮燁將淡之德行上報朝廷孝宗皇帝特予召見,淡之辭不赴。宰相陳俊卿力薦,扶之始以平民身分入朝,向孝宗說治理 國家大計,孝宗皇帝欣然接受,賜他同進士出身,授任太學錄。乾道四年(1168年)之就職,一反過去學官不與學生接近、養望自高的陋習,每日親授課程,注重德育,并請得公款40萬緡,修葺宿舍。上書說:國家的教育,應先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行和經學知識,其次使學生學到治理國家的知識。今專以空談選人,實非良策。但未予上報。又寫信給宰相陳俊卿,責其不能糾正這種歪風。終以迎親為名,請歸故里。走后數日,朝廷授予臺州(今屬浙江)教授。談之嘆道:“君如此,而吾學不足以感憾圣意。”從此,每天居于“艮齋”,條理舊學,以求更加完善。 在鄉里,他參照古社倉法,請官府撥米糧,于青黃不接之時以低息貸給鄉親,收成后,繳納歸倉,因此窮苦百姓得以度過荒年。建陽各鄉創辦社倉,從之開始。他體恤親友故舊,迎養千里之外的伯父,并養其遺孤。捐資埋葬無嗣的親朋死者,數以千計。他要求政府改除停棺不葬惡習。其與人交往,無不真心誠意地褒揚別人的善行,針砭別人的過失。 之于乾道九年閏月病逝,終年58歲。同年7月葬于徐市長坂村(今長灘)。孝宗皇帝追贈他直秘閣。其代表作有《戊午讜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