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建陽人,名詩僧、畫家。北宋以詩著名的僧侶有9人,今存其詩作《北宋九僧詩》,其中惠崇尤多佳句,為九位詩僧中最杰出的一個。宰相寇準請惠崇到自家花園賽詩,抓閹分題。惠崇拈得“池上鷺月”的題目,于是繞行池徑,默默地苦心思索,忽然用兩指指向天空,微笑地說:“已得之,已得之,此詩功在明字,凡五押之不倒,今得之。”隨即詠道:“曝翎沙日暖,引步島風清。照水千尋迥,棲煙一點明。”(詩題《春日寇宮贊池上》)景色明滅虛曠,可謂一絕。出于詩僧的超塵感受,他到處云游,把絢麗江山深罹于胸中,故有冰雪松霞之詠,如“雪列僧掃石,風勁鷹歸松”,“河分崗勢斷,春入燒痕青”等飄逸神韻、清遠自然的詩句。他從自己的詩作選出得心可喜者百句,一一作畫,每句一圖,將其刻石立于長安。 惠崇作畫栩栩如生,“工畫鵝雁鷺鷥,尤工小景。善為寒汀遠渚、瀟灑虛曠之象,人所難到也。”蘇東坡在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題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中一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和。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注重運用透視的繪畫技藝,把秀麗山川,藝術地取入畫中,自成一格,脫俗不凡。他所作《秋浦雙鴛圖》,前景繪蘆葦敗荷,中景畫鴛鴦一雙棲于岸上,遠景為岸際天空,全景給人一種秋天虛曠瀟灑氣氛,具有詩的意境,情景交融,灑落生姿。故他的畫品,博得不少文人詩客的贊譽,爭相題詩,趨攀風雅。宋代詩人兼書法家黃庭堅對惠崇小景,備加稱許:“惠崇筆下開生面,萬里晴波向落暉。梅影橫斜人不見,鴛鴦相對浴紅衣。” 惠崇留下的詩畫,今已是鳳毛麟角。立于長安(西安)《百句圖》刻碑,也早已蕩然無存。北宋翰林學士楊億(浦城人)在《楊文公談苑》中,錄有近百個惠崇詩目;明代學者胡應麟在《詩藪》中收有屈指可數的斷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