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君章,建陽人,唐天復元年(901年)生,五代后唐長興二年(931年)進士。因明宗李嗣源謀殺第二子從容及權(quán)臣安重誨事件受牽連,南逃投奔李昪,任宣州觀察判官。不久南唐建國,文蔚任中書舍人。他撰寫朝覲、朝會、祭祀、宴饗等禮儀,呈送朝廷。保大中(943~957年),文蔚升御史中丞。當時馮延己當權(quán),與其弟延魯及魏岑、陳覺主兵攻閩國,招致兵敗,元宗李璟詔斬延魯和陳覺,對延己、魏岑不予問罪。為此,文蔚上疏彈劾,求斬延己、魏岑,被李璟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參軍。文蔚上疏前,搬家的小船已準備停當,讓母親坐船上,對遭貶作好思想準備,堅信報國有期。作詩明志:“屈原若幸高堂在,終不懷沙葬汩羅,” 文尉耿直不阿,名震江東。不久,李璟思念他剛介有為,復召授營田副使,又升遷衛(wèi)尉卿,提為右練議大夫、禮部侍郎,與南唐名臣徐鉉同掌詞命。保大十年(952年)病逝,年五十二。所著有《唐吳英秀賦》72 卷,《桂香賦集》30 卷,今無存。 |
版權(quán)說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