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瓷——建盞,一位鐘靈毓秀的閩北少女,我靈性含羞的紅顏知己。 水是你的血液,土是你的骨骼,火是你的生命。你那一抹玄青的釉色,聚集成一簇南北兩宋的光芒。一句“玉毫條達者上”怎么能道盡你全部的神韻氣質?又怎能掀開你粗狂中帶細膩的真實面紗?今天,你跨越了近千年的時光來到我的身邊,我用文字與你親切交談,并汲取你水一樣的纏綿、土一樣的純厚、火一樣奔放的個性。 悠悠瓷韻,扎根于我內心輕柔的詩句里;熊熊窯火,燃燒在我仰視兩宋的目光里。 瓷器來自泥土,似乎為了趕赴一場前世的約定,完成一次生命的燃燒。鑄鐵成鋼,寒梅吐香。即便是一杯普普通通的泥土,只要敢于鍛造,勇于磨練,甘受煎熬,就可以升華自己。一次煉獄,或許就是一次涅槃。感謝火,有了火的錘煉,泥土有了筋骨,修得如玉的釉面。縱然哪一天,盞可能被碾成碎片,但經由火中,紅過,紫過,也生而無憾。 上古時期,女媧因為大地的冷清而感到孤寂,靈機一動,用泥土仿照自己制作了 “人”,進而創造了人類社會。一千年前,據說因為一次偶然的窯火,將甌寧特有的紅土燒成了黑盞。人與盞共同作為來自泥土的奇跡和杰作,帶來了無限生機與趣味。沒有人類,地球將會黯然失色;沒有建盞,茶事也將減少幾許美感。 在每一把建盞上,都流動著匠師藝人的靈魂,讓人仿佛看見他們和高人悟道,聽到他們在松風中歌唱,以及泥土的呢喃,火的舞蹈,窯的包容。那自然勾勒出的一片玄青之色,如浮萍般在釉面上游走,或深或淺,泛著一片欲滴似滴的灑脫。凝視建盞,其實就是凝視生命,以及由遠古而姍姍來遲的步伐。 水吉,建窯的發源地,一個與建盞息息相關的地方。今天,他正以花開的身姿,穿越歷史風云直抵古窯深處。用充盈的靈魂,熾熱的情愫點燃千年的滄桑,點燃熊熊的窯火。悠悠盞思,如出土的瓷片,在經歷了土與火的舞蹈后,發出逼人的光芒。 一座古窯就是一段悠遠的故事,一簇火焰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一窯瓷器就是一篇淡雅的詩章。一座座古窯,一簇簇火焰,一窯窯瓷器,就匯集成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書寫著一種蓽路藍縷的驕傲和光榮。窯址周邊的每一棵古樹,每一根古藤,每一段殘壁,每一塊碣石,每一眼水井,都是一把建盞的傳說,都是一部建窯的典故。 古窯址上那散落一地的碎瓷片,拂去歲月的積塵,依然光潔瑩潤。每一枚破碎的瓷片,都珍藏著一段燃燒的記憶,凝聚著一名普通窯工的心血。 千年的風霜,千年的光芒。從遠古吹來的熱風,還彌漫著當年窯焰的氣味,還飄著當年瓷泥的芬芳。古老的龍窯,蜿蜒的身姿,還靜靜地躺在秀麗蒼翠的山邊,就著清瑩柔媚的溪水,對著溫暖的陽光,對著明凈的天空,訴說著時光的變遷,訴說著千年的悠悠瓷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