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蘆伴隨著人類走過漫長的歷史長河,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其彩繪裝飾在中國民間由來已久,在唐宋時期已盛行,繪畫形式是一筆見濃淡,花瓣葉子多一筆成型,以牡丹等吉祥圖案為主,色彩亮麗,寓意美好,廣為國人所喜愛。 葫蘆上作畫,在南平市建陽區回龍中心小學一節特色美術課堂上就出現了這一幕。一批愛好藝術的青年教師以葫蘆為原料,用畫筆進行彩繪藝術創作,作品生動傳神,保持了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由此也帶動、提升了教師的創作欲望和創作水平。辦公室、教室中都擺放有教師的作品,這也直接熏陶著學生,使學生有動手一試的強烈意愿。 為此,學校致力于讓葫蘆彩繪與各學科教學相互融合,使課堂學習更加豐富多彩。如語文課教會孩子認識葫蘆,了解葫蘆的種植、管理過程,葫蘆的用途;美術課讓學生進行十二生肖、各種人物、花鳥蟲魚、風景等的臨摹、寫生;科學課通過每天記錄雨量器、百葉箱等數據,了解葫蘆生長的條件,為親自實踐打下基礎;綜合實踐課上,孩子們參與種植、管理、收獲。 回龍中心小學以葫蘆文化為切入點,進一步整合原有的經典誦讀、繪畫、書法等特色課程,開發了以葫蘆為主線的鄉村學校少年宮及課后服務校本課程,致力打造書香校園,建設了以葫蘆為主題的翰林苑(閱覽室),開辟了以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為契機的葫蘆種植園,基地取名“東籬園”,取自田園詩人陶淵明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江蘇閩 楊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