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鄉人眼中的建陽巨變
2022-03-11 09:57:17??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溫柳婷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巍巍譚山,溪水湯湯,悠悠考亭,文脈燦燦。我是1978年,高考恢復后的第一年,從莆田大洋公社知青場考到福建省汽車運輸技工學校建陽分校,剛來的時候學校在水南汽車站旁邊大樟樹下,后遷到考亭,畢業后,分配在建陽汽車保修廠工作,之后輾轉多個單位,到2019年退休,一直在建陽工作,生活,親身經歷了建陽的巨大變化。 閩北崇山峻嶺,溪水蜿蜒,道路崎嶇。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建陽不通鐵路,從老家莆田到建陽,要經過千山萬水,十分艱難,先從莆田坐班車到福州,福州坐火車到南平(延平),再從南平坐車到建陽,如果購票順利的話,也要早上出發,晚上很遲才能到達。從建陽回莆田有二條路可選擇,一是從南平走,二是從建陽到建甌經古田鳳都到福州,客運班車早上六點出發,晚上才能到達福州,而福州沒有晚上通莆田的班車,所以要在福州過夜,第二天才能回到老家?,F在不一樣了,高速公路、橫南鐵路、動車、高鐵等各種現代化交通快捷橫貫建陽,最快二個半小時就可到達莆田,真是天塹變通途,極大改善建陽交通面貌。 1978年我剛來建陽的時候,城區面積比較狹小,南到建陽化工廠,北到皮革廠,西至蓄電池廠,東至市立醫院,童游至福建第二監獄(童游信用社),再過去就是田野茫茫。建陽主城區步行,五分鐘就可逛遍全城,現在建陽的城區面積比以前擴大了好幾倍,西邊擴建了西區生態城、建陽高速口,成為建陽最靚麗的住宅區、商業區。往北望去,延伸到御景灣、武夷國際新城、萬達廣場、南平行政服務中心、云谷一帶。童游延伸到和順景園、火車站、江濱一號、武夷新區,這一帶成為建陽新興的人口聚集區。東部延伸到電商園,往南開發了水岸名都、塔下農機城、白茶布工業園,更為可喜的是原來建陽城郊小農村的考亭,如今成為建陽文化圣地,旅游景點,考亭書院、考亭古街、花花世界、考亭水美城市、綠道、樹抱佛、劉勉之故居等成為建陽及周邊城市居民休閑旅游度假的好去處。 早年的建陽城區只有三座橋,水南橋、西橋、童游橋,居民去水東,往往要繞行很遠,現在五福橋極大縮短了城區到水東的距離,還有七賢橋、考亭大橋、五里樟大橋、赤岸大橋、建設中的雙龍橋等等,交通路網的完善,極大地改善了城區交通狀況??吹揭蛔聵驒M跨在麻陽溪、崇陽溪、建溪之上,使之整座城市更加顯山、露水、透綠,成為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山水園林城市,望見大橋燈柱上閃亮的燈光,與橋下流動著的銀色波光相交輝映,都會感到建陽橋的美麗無比。 建陽原來農業生產比較單一,依靠一畝三分地,種水稻、種蓮子等,農民上山砍點毛竹換錢,僅僅能解決溫飽問題。現在建陽著力發展農村農業,大力發展煙葉、葡萄、蓮子、桔柚、淮山、錐栗等農副產品。尤其是煙葉、葡萄、桔柚成為建陽的三大農業品牌,煙葉全區種植面積達到五萬畝,煙葉所產生的效益給種農戶帶來期盼,很多種煙葉的農民為此發家致富,建起了小洋樓。筆者從90年開始從事新聞工作,經常要下鄉采訪報道,感觸最深的農村的變化。以前,建陽農村大多是土路、砂石路,農民住的房子大多是土木結構的泥瓦房,下鄉最怕去漳墩、黃坑等邊遠鄉鎮,路上顛簸,現在全部鄉鎮、行政村、自然村都通了水泥路,建起了新農村,比如芹口、童游、石庵、河壩等,整排整棟的四五層樓的框架水泥結構樓房,讓城里人看了很羨慕。近幾年來,著重于美麗鄉村建設,像泔洋、小源這樣的農村,建起涼亭、走廊、綠道、古樹名木、健身器材、小廣場等等,仿佛人間桃園勝景?,F在去下鄉,舉目望去,田野里,稻花飄香、煙葉翠綠,葡萄累累,山上桔柚、錐栗、吊瓜連綿無盡。 建陽溪流縱橫,全區共有溪流71條,其中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崇陽溪、麻陽溪和南浦溪。干流兩岸多數較陡,斷面多呈“V”字形,河床基石裸露,支流更為狹窄。由于水源短水流急,集雨時間短。每逢暴雨,山洪暴發,極易釀成水患。建陽歷史上是洪災水患最多的縣市,基本上是三年一小災,五年一大災,水患最嚴重的一次,城里洪水淹到西街農貿市場、美加德、興業銀行那一帶,童游淹到二中、下馬亭路口。鄉鎮水吉、將口、漳墩等鄉鎮也受災嚴重,水吉鎮政府都浸泡在洪水中,渡船頭、民主、建設村的農民泥土墻房子整排被洪水淹倒,將口芹口、固縣農房倒塌也很嚴重,洪水肆意侵害農屋、莊稼、道路橋梁。建陽人聞水色變,近幾十年來,崇陽溪、麻陽溪兩岸總長約26公里的防洪堤相繼建成。河道中高出水面的巨石、沙堆均逐一清除,河道無障,河面拓寬,泄洪能力增大。同時,禁止亂砍濫伐森林,保持土壤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洪水泛濫的情景。近幾年來,建陽很少發生,洪水進城,房屋倒塌的事件了?,F在,建陽人民休閑散步在麻陽溪、崇陽溪兩岸綠化帶上,早晚跑步在考亭綠道上,沐浴在晨曦晚霞之中,無不贊美建陽的美麗城市。(黃家鵬) |
相關閱讀:
- [03-11] 建陽區舉辦2022年防汛業務培訓班
- [03-11] 建陽崇雒:種植臺灣肉絲瓜 助力鄉村振興
- [03-11] 建陽新聞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