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點茶
2021-12-03 16:32:59??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溫柳婷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茶興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飲茶之風得到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和民間百姓的崇尚。 “武松吃罷飯,便是一盞茶”。而為武松換牢房的理由是:“請都頭去那壁房里安歇。搬茶搬飯卻便當”。 這是《水滸傳》反映當時吃茶的快活場景。 宋代的茶,以福建北苑貢茶為官僚士大夫階層公認之名茶。北苑貢茶以餅茶為主,點茶時要先把茶餅炙烤、碾碎、磨細,篩成粉末。 宋人茶詩詞里常出現點茶、斗茶的情景。點茶無需茶壺,所以宋朝并不生產茶壺,只燒造茶碗。宋人尤其喜歡建州窯燒造的紺黑色茶盞。這種茶盞看起來很笨重,但是耐高溫,導熱慢,能長時間保溫,故適合點茶。 宋代大書法家蔡襄著有《茶錄》。上篇論茶,下篇論器,介紹建安民間斗茶時使用的沖點茶湯之法,并“書之于石”流行于世。而后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則對點茶之法作了更為詳細的論述。兩部書籍記載的點茶法包括候湯、熁盞、炙茶、碾羅注湯、擊拂等一套程序。 近年來,經建陽點茶協會常務副會長魏尚人等人的反復研究,復活了點茶操作流程: 1.炙茶:將茶餅置于火爐上烘烤,使其去掉霉味,增加茶香; 2.碾茶:把烘烤后的茶餅置于茶碾,將其碾碎,再放到石磨里將其磨細; 3.羅茶:把磨好的茶末再過篩,“不厭數”,之后收集到茶入備用; 4.候湯:即煮水,要注意控制好溫度。“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繹并躍為度。過老則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頃刻而后用”; 5.熁盞:將茶盞置于火爐上烘烤,使茶盞熱起來,能使茶盞長時間保溫,并使擊拂出的湯花保持持久; 6.調膏:在茶盞中加入茶粉調成膏狀,然后數次往茶盞中注入沸水,并用茶筦擊拂,使沫餑生成,達到“乳霧洶涌,溢盞而起”的狀態。 在整個點茶流程中用到的器皿有:火爐、石磨、羅篩、茶入、執壺、建盞等。 《兩宋茶事》中說:“煎茶與點茶,均是兩宋時代的飲茶方式。前者是將細研作末的茶投入滾水中煎煮,后者則將茶末調膏后用滾水沖點。” 近幾年,在建陽考亭書院的朱子祭祀大典上,人們都能看到魏尚人身著漢服古裝,帶著他的學生一起表演宋代點茶儀式,目的是為了把這一傳統技藝傳承好、推廣開。(林忠鋒 魏常財) |
相關閱讀:
- [12-02] 柘榮:端起生態碗 吃上旅游飯
- [12-01] 武夷茶世界項目即將亮相
- [12-01] 勤練內功待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