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考亭“樹抱佛”的傳說
2021-11-30 16:59:50??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在建陽考亭的破石村(舊名璞石村)佇立著一棵盤根錯節、枝繁葉茂的千年古樟樹,樹高約36米,樹胸圍10.5米,樹冠覆蓋面積達1.5畝之多。網查詢,全國有如此之大,且樹齡達千年的樟樹不到五十棵。神奇的是在離地面約一米處的樹干上,有一約10公分寬的小洞,里頭居然有一尊約60公分高的佛像藏匿其中。 當地人尊稱此佛為“將軍爺”。佛像正襟危坐、面色莊嚴,身體的絕大部分都被樹身遮擋,只有臉朝向樹洞外。當我們往里瞧時,好像它也默默地向外注視著人間世界。 這種樹抱佛,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見,我國目前也只發現這一尊。正是有了這尊“樹抱佛”,讓這棵有一千多年的大樟樹一下子成了樟樹之王。 許多慕名而來的人們,觀光后都非常想知道這尊“樹抱佛”的由來,問題是當地人也說不清楚。由此,在民間關于樹抱佛的傳說,流傳著不同的版本。有一種版本說的是紀念當地抗金義士熊安上的。 熊安上,字仲禮,建州建陽人,北宋徽宗趙佶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己丑科武舉第一人。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金朝聚全國之力,大舉興兵南下。面對民族危難,已從軍16年的熊安上鎮定自若,抱定了為國盡忠,血濺沙場的信念,積極整修軍械,散家財招募敢死之士,并將開封全城百姓組織起來,幫助部隊守城。與金兵交戰,熊安上躍馬揮刀,往來突奔,以身先士卒之舉激勵士兵奮勇殺敵,最后壯烈犧牲。當地民眾為了紀念他,就泥塑一尊佛像,進行供奉,村民稱它為“將軍爺”。至于如何放進樹洞中去,并未查到相關史料記載。 最近游覽該處,我從導游那里最常聽到的是,相傳朱熹逝世后,當地人為了紀念朱熹,在古樟樹主干的裂縫中泥塑了這尊佛像,以表紀念。當年,這棵古樟樹的裂縫還是很大的,只是經歷了歲月流逝,如今古樟樹的裂口慢慢愈合,只剩下巴掌大的小洞口,形成現在只能見到“樹抱佛”臉的奇觀。這種說法雖然只是人們的一廂情愿,但無疑對傳承朱子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至于這尊泥塑是如何放進的,目前未見有權威性定論。當地流傳幾個版本的傳說,似乎都有一定的可信度。至于是不是如此,并無太多人去考究。然而這棵古樟樹卻見證了當地人的香火延續:或懷念為保衛宋朝江山而英勇獻身的熊安上義士;或弘揚宋朝著名理學家朱熹在這里所留存的極為豐富的文化底蘊;或追述文革時期的歷史記憶…… 盡管整棵樹看上去已經非常古老,但這棵樹還是長滿了枝葉。民間認為,生長了千年的樹木,都已經通靈。如今考亭的破石,因古樟而聞名天下,更因為“樹抱佛”景觀而帶動了一個村子的旅游業。許多游客不遠千里趕赴考亭破石村,只為一覽這番奇特景觀。(魏常財)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