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八月丹桂紅
2021-09-28 20:44:30??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黃子平 每年農歷八月,是我的家鄉--福建北大門浦城最美的季節。這里丹桂飄香、稻浪金黃,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正因為有美麗的景色吸引,每年丹桂飄香的季節無論工作多忙,我都要抽空回浦城賞桂花、看稻浪,與家鄉來一回零距離的接觸。 歷史上的浦城,盛產優質水稻,一個個山間小盆地,土肥水美,陽光充裕,是水稻生長的獨特小環境。浦城稻米香而不膩、軟而不粘,是經濟相對困難年代里人們填肚子的上等糧食。所以民間有“浦城收一收,有米去福州”的說法,也有“浦城熟、福州足”之說。生活水平提高后,浦城稻米在福州糧食市場中的比重越來越小,為闖出一條新路,聰明的浦城農民聞香起意,開始大面積、成規模種植丹桂。浦城人種植丹桂歷史超過千年,浦城臨江鎮楊柳尖的九龍桂樹齡就達1100年,堪稱地球丹桂王、中華第一桂,她雖然經歷一千多年的風霜雨雪,如今依然枝繁葉茂、滿樹丹紅。這里已然是浦城的一個著名旅游景點,每年丹桂飄香季節,游人如織、車水馬龍,因為堵車經常需要交警來疏導。我想,只是因為一棵樹成為一個著名旅游景點,又只是因為一棵樹需要交警來疏導交通的事情,應該是天下少有的吧!每次這樣想時,都暗暗在心里稱贊這棵丹桂王了不起。為了表達我的敬意,也為了增加這里的文化品味,我請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我國著名畫家--徐里題寫了“丹桂詩廊”四個大字,請人刻在九龍桂前的一塊巨石上。 回浦城賞桂的雙休日,恰逢節日,城里的的賓館客滿住不進去,朋友介紹我住進近郊的丹桂山莊,沒想到歪打正著,這里滿院桂花、爭香斗艷,那個美、那個香,用語言無法形容。所以晚飯后,我推掉所有應酬,和妻子在山莊桂花綠道中漫步兩個多小時,多年未謀面的好友來山莊看我,也約他在桂花綠道中漫步聊天,回憶過往,直到天空飄下細細秋雨,才依依不舍告別桂花、告別舊友,回房間休息。 可惜天公不作美,第二天秋雨霏霏,否則我一定會在桂花綠道中邊跑步晨練,邊賞花聞香兩個時辰。早餐時邂逅幾位外地茶商,他們因丹桂到浦城,可不是來賞花的。他們要收購浦城丹桂干花加工成丹桂烏龍、丹桂紅茶。有位福州來客、碩士畢業的茶商告訴我,他去年為了收購上品丹桂干花在浦城等了十三天,他加工的丹桂紅茶一斤茶葉要配700克花,主要銷往國外,一位安溪茶商還告訴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安溪人就開始加工桂花烏龍出口。 浦城丹桂,最早的用途是做桂花蜜,物資匱乏的年代里,浦城人家里來了貴客,女主人會端上一杯紅彤彤、香噴噴、熱騰騰的木樨茶待客。特別是正月,如果不是極度經濟拮據,家里的女主人是一定會備上一兩罐子的桂花蜜--木樨茶。木樨茶也成了浦城民俗的關鍵詞。生活水平提高后,人們談糖色變,又香又甜又好看的木樨茶待客時的禮儀之味代替了食用之味。最近十幾年,全國各地大搞園林建設,浦城丹桂成為當家樹種之一,但由于花期太短,與一年四季都會開花的四季桂競爭明顯處于下風。我認為,浦城丹桂經濟一定要與茶葉結合制作成高端桂花茶,才能生機活現,才能做大做強。 丹桂飄香的季節去浦城吧,看千層稻浪,賞萬畝桂花,不僅僅是離鄉的游子,還有天下游客!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