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一”的太保廟
2021-09-02 17:12:24??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儒釋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心內容,所謂“三教合一”指的是儒教、釋教(佛教)、道教三個教派在文化傳承中相互影響,相互學習借鑒,吸收融合,來充實完善各自的內容。 在建陽就有這樣一座寺廟,廟里的殿中供有儒教、釋教(佛教)、道教人物的像,可謂“三教合一”,它就是座落在建陽城區北山的太保廟,又稱北山寺。 根據資料記載,太保廟原稱庇民王廟,又稱李太保廟,始建于五代十國(約935-945年)。明弘治《八閩通志》、嘉靖《建陽縣志》、清康熙《建寧府志》、道光《建陽縣志》考證:偽閩時,后唐末帝李從珂入侵州境,都曹使神李(有神陳之說)率義兵拒守,授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保,領嘉禾縣永洛鎮公事。后戰歿,墓葬三桂里水南后坂,舊志稱太保墓,邑人在潭城東門立廟祀之。北宋政和初(約1115年)賜匾額庇民王廟,宣和中加封靈貺侯。南宋淳熙末累封顯濟靈應福安王。之后,寺廟幾經焚毀修建移址。之后,寺廟幾經焚毀修建移址。 據悉,現在的太保廟建于1993年,建陽的民眾發起在北門獅子山后窠壟重建的,總投資為300多萬元,建筑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1997年,太保廟被建陽旅游局批準為旅游定點單位。 如今,太保廟除了原先建有的太保殿、玉皇殿、觀音殿、地藏殿、戲臺、辦公樓等建筑群外,又建了一座儒家創始人的殿——孔子殿。 儒家思想是“仁者愛人”。孔子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與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國家的祖先同等級別的“大祀”。 在太保廟孔子殿里供的孔子像為孔子坐像,兩手相握,神態安詳,肅穆端莊,展現出孔子謙卑有禮、雍容大度的圣人風范。 佛教思想是“因果說,緣起說,性空說,苦集滅地,常樂我凈”。在太保廟中釋教(佛教)中佛像最大的殿為地藏殿里供奉的地藏王菩薩像,地藏王菩薩是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根據《地藏十輪經》中記載,地藏菩薩的名號來歷于“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寶藏”。 他當時在九華山修行時發大誓愿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故在所有的菩薩當中,地藏王菩薩是愿力第一。 道家思想是“隨其自然”。太保廟里道教中最具代表性建筑的殿為玉皇殿,殿的中央供有玉皇大帝像,玉皇大帝道號“自然”,是統轄神仙世界的天神,其職位有如人世間的帝王,他管理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吉兇禍福。 在道教有一句名言:“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就是說的玉皇大帝是何等的正氣凜然,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如今的北山太保廟(北山寺)“三教合一”,加上原有的諸殿鱗次櫛比、紅墻黛瓦,周圍翠竹綠樹,景色絕佳,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是廣大信眾和游客燒香祈福,休閑旅游的好去處。(陳建平)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