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鼎邊粿
2021-08-25 16:25:12??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應同學之邀,來到建陽徐大姐的農莊踏青。氣息尚未喘勻,同學便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鼎邊粿,早飯沒來得及吃的我,就迫不及待地大吃起來。隨后她又遞上油餅、肉丸子、酸菜小筍、酒糟筍,一看都是我愛吃的東西,忙得我不知該朝哪兒下箸好。 鼎邊粿真是一個“大寶藏”,它有這么多配菜來烘托它;我又這般幸運,坐在一片暖陽中與同學相伴,且還有美食相擁。回想過去,我也曾這樣一碗一碗不知飽地吃著鼎邊粿…… 記得農閑的冬日,母親一早就泡下早米,下午推磨,晚邊就煮起鼎邊粿。拿一撮肉絲下鍋煸,出油后下蔥姜蒜爆香,再加點香菇、木耳、筍絲一起翻炒,倒入三兩勺清水煮開。把調得濃稀得宜的米漿,舀上一勺,均勻潑向湯面上的鍋邊,蓋上鍋蓋燜一至兩分鐘,將鍋壁粿片鏟入湯中,繼續潑漿。一般潑三次漿差不多,最后一次潑漿前,在鍋中撒點小白菜、豆芽、蝦米,最后調味,撒蔥花,起鍋。 開煮前,母親就讓我叫了爺爺奶奶,包括隔壁鄰居,十幾個人一起來吃。一鍋鼎邊粿每人只夠吃一小碗,急不可耐的我,只能等下一鍋了。每次吃鼎邊粿,似乎永遠吃不飽,從太陽掛山邊,吃到月滿西樓。大人們邊吃邊聊家常,孩子們吃吃玩玩。所以,鼎邊粿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味浪漫的小吃。 我們閩北人煮鼎邊粿多配以山珍,香菇、木耳、筍絲;而福州沿海一帶的配菜則以海味為主,大蝦、蟶、蛤、紫菜等。以前在農村鼎邊粿是偶爾打牙祭的小吃,如今已是城里常規早點之一,可以和油餅、油條、包子、饅頭、水煮蛋搭配著當早餐吃。也可以在寒夜里,坐在大排檔前,吃一碗熱乎乎的鼎邊粿暖身子。鼎邊粿配菜隨性,搭檔自由。因此,有了它的引申義,人們常常把善于與人交往的人叫“鍋邊糊”。 鍋邊糊是鼎邊粿的俗名。現在人們大多只知道鍋邊糊,甚少有人知道鼎邊粿的學名。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可見鼎邊粿年代來歷久遠,這應該也是一款傳承許久的美食了。 與同學邊吃邊聊,飽到喉嚨口來了。同學說沒事,吃撐了就去田間、山垅散步,這會田里菜花開得正艷,山上小筍冒尖、桑葚掛果,可賞可摘。玩累了繼續回來吃,待會兒還會做糕皮澆秘制醬汁,保管讓你今天玩好吃好。 徐大姐的農莊,有一大片田地與青山,是我區生態農莊示范基地之一。徐大姐除經營農作物外,新近開發新項目,做建陽特色小吃,讓城里人周末有一個既能踏青又能享受美食的好去處。 半山腰上,一個大草棚,十幾張小桌,男女老少團坐,青山綠水相擁,吸溜進嘴里的不知是鼎邊粿還是這滿目的春光,又一次讓我沐浴在浪漫的鼎邊粿氛圍里。(曹長美)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