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實驗幼兒園:“5+1+N”架設家園共育模式
2021-08-24 17:33:49??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完美結合。區實驗幼兒園積極建構“5+1+N”家園共育模式,通過“家長←→教師←→幼兒←→家長”的“金三角”家園共育流程,為幼兒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空間。 “5+1+N”的“5”指的是家園共育“五招式”,即成立家長委員會,促進家園共育多樣化;創建家長資源庫,開展家長助教活動;實施多渠道培訓,豐富家長育兒經驗;依托資源平臺,推進親子活動常態化;完善制度保障,增進親、子、師三者之間的情感交流。 家長委員會是增進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能夠協助幼兒園開展各項活動,帶頭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并傳達給其他家長。幼兒教育不應局限在幼兒園內,應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這就需要家長的支持與幫助。區實幼創建家長資源庫,讓家長不同的知識與職業背景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知識來源。幼兒園還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通過建立“家長課堂”、組織觀看直播、邀請專家入園開設講座、推薦好書等方式,幫助家長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 依托“幼教365平臺”, 區實幼推出“親子陪伴+提醒”、 “親子陪伴+贊賞”、“親子陪伴+分享”等“親子陪伴+”模式,創設“對話性”家園欄,推進親子活動常態化。建立“三個一”交流制度,其中“每天一次班級個別交流”,有針對性地與一位家長進行交流;“每周一次年段交流”,聚焦近期家園共育的關鍵性問題,組織教師交流討論;“每月一次園級交流”,開展“家園共育案例”等內容的交流研討,促進了家園共育的制度化。 “1”指家園共育區實幼本然課程這一載體,支持并鼓勵家長參與到課程的構建與實施中。家長在“本然課程”的參與中,從最初的無意識參與到現在的主動參與,對課程內涵有了深入了解,從而促進課程實踐的家園協同配合。 “N”指整合多方資源,以多樣親子活動為載體,幫助幼兒、家長進行社會、文化、生活等體驗活動,如“重陽節-我陪伴奶奶晨練、為爺爺捶背洗腳”、“雷鋒月-進社區獻愛心義賣”等活動。 “5+1+N”家園共育模式的推行,讓區實幼的辦學凸顯家園共育理念與特色,教師在與家長互動中拓展教育的思路,家長高質量的陪伴也為幼兒提供了多樣化的生活經歷和社會實踐機會。(通訊員)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