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 人杰地靈
2021-06-03 15:40:08??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武夷山脈南麓,千年古城建陽,已經優雅而從容的走過了兩千余載。浸潤在歷史長河中的建陽,空氣中氤氳著書香文墨的氣息。 詩情畫意考亭村 考亭書院,距城區2.5公里,朱熹晚年定居建陽創辦講學的最后一個書院,考亭學派因此成為“閩學”之源。三面環水、景色清幽的考亭書院,是古代中原五大最高學府之一,歷經滄桑只留下一個高達十米、雕有瑞獸祥禽的石“牌坊”。入牌坊后,一條筆直的階梯直通山頂,山頂處便是巍然矗立的朱子文公祠,屋頂的琉璃瓦與龍雕飛檐熠熠閃光。朱子祠內,朱老夫子手持書卷,微笑地凝視著每一位來訪者。座像上方懸掛一塊牌匾,上書“大儒世澤”四個大字。歷史上,考亭書院是儒家弟子、文人墨客朝圣之地;如今卻是海內外朱子后裔及朝圣者的“闕里”。 來考亭,請到花花世界賞花。武夷花花世界,我區首個國家AAAA級景區。漫步花海間,一草一木皆有情。三月油菜四月櫻,五月玫瑰撩人心。百余種花卉,形成一個永不落幕的花藝盛會。路過建盞園,體驗建盞拉坯技藝,實地了解建盞柴窯燒制過程,感受建盞文化魅力;看一場點茶表演,體會傳統茶盞文化的交融。 漫步于考亭古街,走入歷史畫卷,體驗古今交融。考亭古街上懸著的油紙傘在陽光下絢麗奪目;兩旁的民居年代質感厚重;一景一物猶如一部流動的歷史紀錄片,洋溢著勾欄瓦肆中庶民的幸福,映照出古今融合的市井民俗文化。 來考亭,摘葡萄。考亭是“福建葡萄第一村”,全村大大小小的葡萄采摘園,到了夏季,上千畝葡萄相繼成熟,水靈飽滿,清甜誘人。 落日余暉傾瀉,葡萄采摘園里孩子的笑聲回響著,考亭書院里書香彌漫,花花世界里情侶相依相偎,考亭古街上市民在悠閑漫步…… 人杰地靈麻沙鎮 麻沙是八閩文化古鎮,可謂人杰地靈、群賢薈萃:唐末,游氏、劉氏、蔡氏入閩后擇居麻沙;“程門立雪”理學家游酢出生在麻沙長坪村;朱子和他的高足蔡元定等大儒長期在麻沙讀書講學、著書立說……宋代的麻沙,書院林立:游家的豸山書院、劉家的瑞樟書院、蔡家的梓里書院和顯慶堂,還有祝穆的南溪樟隱。早在北宋年間,麻沙就以雕版印刷建本(即麻沙版書籍)著稱于世,曾是全國三大印刷中心之一,被譽為“圖書之府”。 楠木林位于水南村,由約10000株珍貴楠木構成。是國家3A級景區,是福建獨有的“千年百畝萬棵”楠木林。進楠木林,看古木、聞楠香、聽鳥聲,感受千年古村遺風;知雕版、訪九儒、探古宅,體驗建本雕版印刷技藝。 關于楠木林的傳說不得不提。水南陳墩村有一口供全村飲用的水井。有一年清明,一條返回北方受囚的無尾龍途徑陳墩,不愿繼續北上,一連十幾天都在此大興風浪,毀壞房屋無數。村民們紛紛向一高僧求助,高僧借用閭山降龍法捉住無尾龍,把它鎖在這口井里,自此人們就把這口井叫做“鎖龍井”。后來,為了阻擋風沙侵襲,宋代理學家蔡元定、瑞樟先生劉崇之等人開始在全村種楠木,還修復了五行陣式的五個土堆。其中兩個在解放后三改時期被挖平改成農田,楠木林即是現存的三林之一。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