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堂的一生
2021-06-03 11:08:28??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解放軍老戰士王華堂,男,1928年出生于山東長清。1948年在華東野戰軍的連隊里入的黨,先后參加了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上海、福州、廈門、漳州等戰役。 1948年2月王華堂老人在長清縣的老家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成為了國民黨軍隊里的一名普通士兵。但很快在4個月后的兗州戰役中被華東野戰軍收編,正式成為了一名重機槍連的解放軍戰士,那年他18歲。旋即,他就參加到解放濟南的戰役之中。在采訪中,王老一邊感嘆地回憶當年戰爭的殘酷“濟南城下尸體成堆,我們都是翻過尸體打進城去”,一邊又豪邁地喊出了當年的口號“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仿佛一切就在昨日。在攻下濟南城后,老人便跟隨部隊揮師南下。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王老出色地完成了歷次作戰任務,九死一生。在解放上海的戰役中,老人所在的重機槍連承擔了重要攻堅任務,既要壓制前方一個營的敵軍火力,又要防備天上肆虐的敵機隨時到來的轟炸。當時敵機的一個炮彈就落在老人身邊,彈片混雜著濺起的砂礫木屑嚴重劃破了老人的右臉,頓時血水將右眼和右臉覆蓋了。但家人在提起這段往事的時候,王老不僅輕描淡寫甚至還有些生氣地說“這又沒有事,后面都治好了”。因為無數戰友已經犧牲在了前進的路上,“自己能活下來已經很好啦”。 1956年王老轉業到地方,任建陽縣自來水廠第一任廠長,當時百廢待興,建陽的自來水供水基礎設施幾乎為零,但是王老并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到,他把一切很自然地看成到另一個戰場去戰斗。當時建陽縣沒有可制作自來水管的鋼材,他就親自帶領工作隊上山砍毛竹接水管,幾天幾夜沒回家在當時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建陽縣的第一條自來水供水線也是在這樣條件下誕生的。 60年來王老總是說,聽黨話,跟黨走,一切服從黨的安排,一切按照黨員標準從嚴要求自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據他的子女回憶,王老在建陽縣化工廠擔任采購站站長時,分管松節油采購,很多木柴商都需要和他打交道,單位里也有很多木頭,但無論是作為日常生火做飯的木柴還是制作子女結婚的家具,這些假公濟私的行為從未在他的身上發生過,哪怕只有一次。王老不僅這樣要求著自己,也是這樣要求著子女。有一次,小女兒放學路過他辦公室,鋼筆沒水了,就想著從他辦公室的鋼筆水盒里吸一些鋼筆水來寫作業,沒想到被他當場呵止,他說這是單位給他辦公用的,是公家的東西,不能因為是他的女兒就用公家的鋼筆水,從大了說,這就是一種貪污。王老用實際行動闡述著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應該有的模樣,“不帶一根木頭回家”就是那個年代他對黨的誓言。 現在的王華堂老人已經92歲高齡了,雖身體不如從前硬朗,但精神依然矍鑠。除了刮風下雨,王老每天都要按時下樓散步遛彎,轉完一圈回到小區樓下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信箱,拿到當天的《參考消息》再上樓。據家人告知,王老現在對國際形勢尤為關注,特別是對臺海局勢的了解比他們清楚多了,很多今天海峽兩岸發生的大事還是從他的口中得知的。當年部隊從仙霞關開進福建后,勢如破竹、直抵海峽,王老經常感嘆如果當年的人民軍隊有像今天這樣的物質條件,又怎么會讓我們的沖鋒戰士劃著小舢板,冒著敵人的炮火,視死如歸地沖向金門島。 采訪快結束時王老說,現在的建陽都變得不認識了,在黨的領導下建設得這么好,你看看,現在的公園建得那么漂亮,多好啊。再問他還想說什么時,王老也只是說沒有啦,就是建陽越來越美,大家生活也越來越好,就行啦。(曾慶芬)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