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東老:我在朝鮮當修路工
2021-05-08 15:21:36??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沿著蜿蜒的山路,筆者來到水吉鎮陳地村,遠遠地看見92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孟東老迎面走來,精神矍鑠,身體很是健朗,他拒絕了我們的攙扶,引導著我們來到他家門前,和我們分享那段朝鮮的崢嶸歲月。 一腔熱血 瞞著家人獨自參軍 孟東老,1929年出生于水吉鎮陳地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50年6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次年,年僅22歲的孟東老聽到征兵的消息后,一腔熱血,瞞著父母偷偷跑到征兵處報名,他說:“當時沒有汽車,非常不方便,報名要去其他村,也沒和家人說,如果說了,肯定去不了。”第一批征兵結束后,孟東老隨著新兵隊伍一直步行到建甌才坐上趕赴沈陽的火車,隨后跟著部隊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孟東老說,他當時在陳毅將軍的27軍,是一名工兵,主要的工作是修路,哪里需要他們,他們就去哪里,一直把路修到前線。 獨在異鄉 艱苦磨煉顯英雄本色 回憶起朝鮮的冬天,老人不假思索的說了句“很冷”,剛到朝鮮是11月份,朝鮮已經開始下雪了,雖然穿著棉襖,但還是刺骨的冷。部隊里的戰友都是山東人,就他一個外地人,戰友們大多說的都是普通話,而他說的卻是家鄉方言,溝通很不方便,為此,孟老便下定決心要學習好普通話,好在戰友們都很照顧他,也很愿意教他,慢慢的就融入了這個集體。后來還學著認字,以及學會了各種修路的技巧和本領。 說到修路,孟老說話的聲音不自覺地洪亮了些許:“當時,敵人的飛機太多了,經常來巡邏,大家幾乎都是晚上干活,白天躲在樹林里不敢出來。”到了下雪天,積雪非常厚,一到晚上,氣溫更低,路面都被凍住了,為了讓汽車通行,戰士們只能用鐵鍬鑿開道路兩邊,挖出一條條甬道。之后用煙熏凍土,冰化了,路就通了。“因為天氣原因,我們的手、臉、腳全部被凍壞,但看到戰友順利通過我們修的路,心里都非常的開心。”孟老說道。行軍路上,經常有敵襲,路被炸得坑坑洼洼,孟老和戰友就得去搶修,任務非常的重。 當年條件艱苦,到駐扎的地方,后勤部隊沒有住的地方,孟老他們只能自己動手蓋茅草屋。“我們有時還幫當地老百姓種種稻子,有一次敵機來了,瘋狂的轟炸我們,大家都躲了起來,部隊的馬也跑丟了,只有我跑了過去,”撿“了這匹馬,帶了回去,獲得了三等功。”孟老滿臉榮光地回憶道。 鐵血戰士 修路人也能奮勇殺敵 “我在朝鮮不僅僅只是修路,也是有帶槍的,也是殺過敵人的。”說完老人家顫巍巍的掀起褲腳,右腿一大片的傷疤顯露在大家的眼前,傷口雖已經愈合,但不難想象當時的危急,和老人的交談中得知,這是當時被敵人的炮彈炸的,還好孟老躲得及時,只炸傷了腿。“如果前線的敵人過來了,偵察兵會立即通知我們,大家立馬的放下手中的工具,拿起背在后背步槍,迅速把自己藏進樹林或躲在巖石后面,雙方對戰時,大家有時會脫下帽子放在另一側,讓它露出來吸引敵人的炮火,而自己在另一側阻擊敵人,戰爭非常的慘烈,傷員不斷被抬了下去搶救,渾身是血,有的活了下來,也有許多戰友直接倒在面前,犧牲了。”講到這兒,老人家深陷的眼眶有些濕潤,喃喃到:“人在就有前途,人沒了就沒有用了……”談話間,老人的思緒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時刻…… 現在,孟東老與女兒女婿居住在一起,閑來無事會搗拾搗拾他家門旁的小菜地,生活很是愜意,但有時他也會坐在門前發發呆,回憶那段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艱苦歲月……(劉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