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不倒 薪火不滅
2021-04-23 16:34:20??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初春清晨,迎著些許雨露,登上潭山公園。剛到頂坡,建陽革命歷史紀念館便映入眼簾,清冷而肅靜的展館內,記錄了這片土地的革命歷史。 建陽的革命之火,起源于一個叫做陳順昌的青年。1926年,建陽籍的他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中師范就讀,開始接受新思想,參加了各種革命活動,并成為一名共產黨員。1927年,返回建陽后,他開始在中共閩北臨委的領導下,在周圍秘密宣傳革命思想發展對象。1928年1月,在他的努力下中國共產黨建陽縣第一個地方黨組織--中共建陽支部在童游成立。 1929年,陳順昌先后帶領民眾參加了上梅暴動,在崇山峻嶺中開展游擊戰爭。隨著革命焰火在建溪兩岸熊熊燃起,民眾隊伍逐漸擴大,秘密武裝割據的局面基本形成。1930年7月,黨中央決定將閩北、贛東北兩塊革命根據地合并。 10月,在澄滸村(今屬興田鎮管轄)正式成立建陽縣行動委員會和縣蘇維埃政府,由陳順昌任縣行委書記,從崇安調來邱有貴擔任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2月,中共建陽縣委成立,并將武裝隊伍命名為建陽縣獨立營,營長羅榮貴。建陽獨立營存在的七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里,先后參加各種戰斗近百次。 由于建陽處于閩北中心的特殊位置,使之成為鄰縣黨組織及蘇維埃政權成立的重要區域。1934年,中共閩北分區委又開辟一塊重要根據地--建松政根據地,下轄政和(東平一帶)、水吉(漳墩一帶)、松溪(路橋一帶)、浦城(水北一帶),后來這塊根據地成為閩北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根據地。 1934年10月,由于受“左”傾錯誤影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被迫轉移。1935年2月,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適應游擊戰爭的需要,中共成立了西南戰區,范圍為建陽莒口、將口、麻沙和原屬中國建陽縣委管轄的崇安西南部分星村、澄滸、曹墩、桐木等鄉鎮村,為黨、政、軍三位一體的一級組織。建陽縣委書記汪林興任西南戰區書記,繼而由邱有貴接任。戰區下轄西南戰區獨立營,由建陽縣獨立營抽調大部分人員和星村游擊隊組成。1936年西南戰區獨立營先后恢復建陽、崇安一帶多個黨支部,形成了崇陽游擊區,閩北游擊區得到鞏固和發展。 1935年,閩北獨立師一部在師長黃立貴率領下,挺進邵(武)順(昌)建(陽)地區,與國民黨新十一師兩個團激戰兩晝夜殲敵300多人,進入建陽華家山一帶與邵武獨立營匯合,之后在華家山建立中共邵順建縣委。此后,以建陽華家山、太陽山為中心的邵順建地區,成為閩北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極其重要的革命根據地。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隨著東南沿海城市相繼淪陷,建陽成為福建抗戰后方的重要據點之一。此時,為了抗日的民族大業,中共建陽縣委領導的建陽獨立營除留下一個班的武裝外,其余全部編入新四軍。但在新四軍開赴前線不久,國民黨當局卻背信棄義,于1938年4月11日凌晨,包圍了中共建陽縣委駐地麻沙梁仰,捕殺了邱有貴、李金生、劉家只等人,中共建陽縣委被迫解散。 為加強對建陽抗日工作的領導,1938年,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先后委派共產黨員葉獨青、林汝楠、莊征到建陽開展統戰和抗日救亡工作。抗戰時期,沿海汽車工人全部內遷,大量汽車工人云集建陽。葉獨青以建陽縣抗敵后援會干事的身份,在汽車工人中四處開展活動,成立了“閩北汽車技工抗日后援總隊”。 1939年10月,中共省委派粘文華到建陽、邵武一帶發展黨員,建立地下交通站。1941年4月,建陽城區中共地下黨組織為配合根據地斗爭,利用警察抓捕汽車工人事件,組織發動建陽汽車工人進行大罷工,促使國民黨建陽當局釋放被抓捕的汽車工人。 抗戰時期,地下黨組織為黨輸送干部、傳遞文件、購買槍支彈藥和藥品,有效保證了省委與閩北根據地的聯絡和干部往來安全,為輸送情報和物資做出了重要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后,為迅速打開閩北地區局面,對抗國民黨的進攻,省委增派武裝力量到閩北。1947年,閩北地委根據省黨代會的精神,成立了閩北游擊縱隊,以及浦(城)水(吉)崇(安)邊區工作委員會,邵(武)順(昌)光(澤)建(陽)邊區工作委員會,加強閩北武裝力量。 1949年,人民解放軍百萬雄獅橫渡長江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千里追擊從長江南岸潰逃的國民黨劉汝明、李延年兩個兵團。5月9日,解放軍越過分水關,解放了崇安縣。建陽縣國民黨頭目聽說崇安被解放,倉皇逃走。5月11日夜,解放軍一三四團的前衛部隊就將建陽城四面圍住,11日凌晨,建陽迎來解放。(楊希希/整理)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