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為公 勤儉生活
2021-04-16 10:30:28??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你看,這是我編寫的自傳《風雨坎坷路》,我的年紀大了,記憶力也不如從前,但是這本自傳能將我的革命故事傳承給子孫后代。”在童游街道富林社區施厝巷59號,今年已經93歲高齡的徐華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身姿端正,一頁一頁的為筆者介紹著他的自傳。 少年苦難,在磨礪中成長 1927年12月,徐華在福建省建陽縣水吉鎮的一個貧下中農家庭里出生,九歲便開始勞動,幫助做家務,十二歲開始學農。 抗日戰爭時期,日寇飛機經常從水吉上空飛過,兩次轟炸水吉,一聽到飛機聲和警報響,老百姓便扶老攜幼早早地躲在防空洞里,唯有徐華一家因為窮困,冒著生命危險躲在家中,父母自制糕粿油餅,由15歲的徐華到各防空洞售賣,賺點小錢養家糊口。 1942年7月,水吉中學遭日機射擊轟炸,徐華和父親因炸彈毒氣全身感染瘡毒險些喪命,堅持用土藥一年多才痊愈。 初中時,徐華邊讀書、邊勞動,閑時在姨丈家的燈籠店里當學徒,還要到劇場幫老板賣瓜子,等到回家時已近凌晨,非常勞累。徐華說:“那時候讀書勞動兼顧,雖然辛苦,但盼望著將來有好日子過,便也沒那么苦了。” 離別家庭,投身革命隊伍 1946年徐華考上了福建省立體育師范學校,后因家庭困難只好輟學。輟學后徐華獨自到童游老街開燈籠店,但生意冷淡,只得停業關門,回家另謀生計。1948年,為逃避國民黨抓壯丁,徐華到偽水吉縣政府任臨時雇員,專門繕寫公文,每月薪水只有糙米90市斤,直至解放前夕。 1949年5月,水吉解放,6月6日成立水吉縣人民政府。飽受舊社會“三座大山”壓迫的徐華,親眼目睹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明白只有緊跟共產黨才能翻身做主人,徐華決定離別家庭投身革命工作。當時政府迫切需要一批年輕基層干部,同年8月,在水吉縣長章志廉的介紹下,徐華到建甌閩北地委干校學習,為開展地方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加革命工作后,徐華先后擔任過文教助理員、土改工作組長、基點鄉工作組大組長、秘書等職務。他與同志們一起深入群眾,組織貧苦農民憶苦思甜,組織青年參加民兵,成立農民協會,開展減租、反霸、剿匪、土改等地方工作。 他親身經歷了清剿大刀會、擊斃匪首、鎮壓反革命運動等革命活動。1952年被地委授地委土改勝利紀念章一枚,各項工作都受到組織上的肯定表揚。 政治蒙冤,風雨飄搖二十載 徐華一生的重大轉折發生在1958年,當時他在建陽縣百貨公司任人秘股長,在清洗不純人員時被打擊報復污蔑為“地富反壞右分子”,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迫離職回家務農。徐華被水吉公社安排在耕山隊,后安排到莒口小學,做一些不太繁重的勞動和工作,妻子馬彩珠也被下放到馬嵐當工作組,兩個年幼的子女只能寄養在水吉親戚家,一家分為三地。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