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時
2021-04-12 11:18:30??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徐長珠 在這個思念的季節,有一種花叫杜鵑花,李白詩曰:“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意思是在異國他鄉,看到盛開的杜鵑啼血鮮紅,子規鳴叫悲囀,使人愁腸寸斷,游子正思念他的故鄉。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道出了清明春雨中掃墓的人們心境凄冷。然而金燦燦油菜花,開出的又是一種樸實的風格,讓你聞到一股熟悉的鄉土氣息,從那花香中,增添了一抹濃郁的思念之情。 清明節也叫寒食節、祭祖節、踏青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即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歷書》:“春風后十五日,斗指丁為,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之說。掃墓祭祖是清明節的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綴。慎終追遠,禮敬祖先,也是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今天母親很早打來電話問我們幾點到家,已經把掃墓時用的工具、祭品等都準備好了。其實,我早已與弟妹們約好一起回家掃墓,這幾天斷斷續續下著雨,天氣也忽然變冷,空氣中夾雜著一絲絲涼意。下了車,踏上故鄉的小路,路旁兩邊青青的小草、田野里碧綠的煙葉、菜地里嫩綠的洋茄苗、小河邊新嫩的柳葉兒、還有山邊那棵父親親手種下的老梨樹,雖然軀干斑駁,但還是長滿了新綠葉,雨點飄飄灑灑地落在新葉上,正掛著一滴滴晶瑩剔透的小雨珠。走近梨樹,一股青澀的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朦朧中好像父親還在梨樹下施肥呢!在看眼前的這條寬闊的水泥路,二十年多年前還是狹窄的泥巴小路,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多少回站在路口等著、盼著在外求學的孫兒們回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過去的時光難已忘懷,奶奶九十歲那年離開了我們,那時候,弟妹們讀大專、讀中專,奶奶每次都要站在二樓的陽臺上,目送弟妹們從小路走到對面馬路上,看他們坐上中巴,才肯下樓。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奶奶那慈祥的目光永遠停留在我的腦海里。 掃完奶奶的墓再來到父親的墳前,拔掉墳前的雜草,捧起墳前的土,堆在親人墳頭,跪在墳前,深深地叩拜,任憑淚水模糊了雙眼。思緒又飛回從前,父愛如山,父親用那雙粗糙的大手為我們遮風避雨。四年前,父親癱瘓在床,母親一人日夜照顧父親的起居,我每個月回家一趟,幫忙做點衛生,中午吃餐飯就匆匆趕回來,沒與父親細聊,更沒有在家過夜。現在想起,是多么的后悔、多么的不孝啊!想起父親臨終前那依依不舍的眼神,那想說話而又無力說話的表情,坐在電腦前打字的我,眼淚不由自主往下流。一堆青冢一本書,一塊墓碑一故事。“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父母健在時,無論您身在何處、無論您有多忙,請給予一些時間來陪陪他們說說話、吃頓飯。不要一句“我很忙”而遺憾終身。 愁緒滿腸,思念的線,卻從不曾割斷,父親,愿您在天堂沒有病痛。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