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當"導游"
2021-02-08 18:20:11??來源:魏常財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老同學突然打電話讓我到他辦公室,說有要事相商。我如約而至,老同學開門見山告訴我,要我為他一群朋友,當一回游玩考亭書院的導游。 “老同學,不瞞你說,現有導游因欠缺歷史知識,而你正在研學朱子文化還發表過這方面文章,又了解建陽歷史,所以你最為合適當此導游。” 經他一番軟磨硬泡,我動了惻隱之心:“好吧,全當做一次學習。”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建陽區博物館參觀學習朱熹一生的主要歷史蹤跡。爾后的幾天,我從百度搜索有關介紹朱熹、考亭書院及相關歷史知識。查閱朱子文化及考亭書院的有關書籍、文獻、論文、文章。 對“東南三賢”“建陽七賢過化”“朱子四配”“延平四賢”“程門立雪”等所涉20余名歷史人物進行惡補性學習,做到對他們了如于心。 盡管大家對朱熹創辦或相關書院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我還是對其中幾所著名的書院作進一步的疏理。如,晦翁草堂(云谷書院)、滄州(竹林)精舍、武夷精舍、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等。當然重點是對理學的洛、濂、關、閩學派追根溯源,以及宋代建筑的風格與考亭書院歷經十余次興衰史的探究。還按分類作讀書筆記:人物生平、歷史事件、朱子文化教育、考亭書院總體概貌。期間三次到現場聽導游講解,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理學圣地的一草一木。腦子里終于有 “貨”了。 第四天開筆導游詞,我懷揣初稿到現場向過往散客解說,請他們提意見,爾后邊修改邊背誦……還沿著明天的旅游路線,富有故事情節之情感脫稿再講一回。 當天,我對鏡整理一番,帶上擴音器,精神抖擻地出發了,足足提前半小時到達目的地。此時,又把寫好的導游詞再瀏覽一遍。 老同學的客人來了。 “首先很高興,受到老同學的委托,歡迎大家來到”半個宋代史“的千年古縣書香建陽。現在,大家腳下站著這片土地就是理學文化圣地,朱子考亭學派的成就地--考亭書院。抬頭望去考亭書院的牌坊建于明嘉靖十年,距今490年的歷史……”開啟,我人生的第一次“導游”啦。 從“滄洲精舍”入門,我們正式進入考亭書院。“道原堂”是朱子講學的地方。客人們在聽我講述“探究事物本原”道理中逐漸產生了共鳴,當說到朱子手跡“文明氣象”我也發揮的活靈活現。大家一聽來了興趣,活躍起來啦,形成了良好的互動。 書院落成后,每年在朱子誕辰當天,都在“集成殿”前的廣場舉行祭祀大典,該盛典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集成殿上“大儒世澤”牌匾十分顯目,但最為贊嘆是康熙帝為《朱子全書》作序所提寫的: “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規。”一代君王為一書作序,且評價之高,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正當我忘情地講述中,突然一位客人朋友指著大殿前廳上一草寫的字,問我這字怎么讀,是什么意思,我一看,壞了,我認不得呀。當時,面對眾多客人,我沒說不識此字,只說我眼力不好看不見。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但還是為我的應變投來贊許的目光。 “慶云樓”上“海闊天高”。這原是朱子藏書之所,大家在欣賞了朱子墨寶之后,對朱子61歲時的自畫像中,那猶如北斗的七顆星點輟在右臉俠的黑痣津津樂道。為此我十分詳細地作了介紹: 1974年4月7日在建甌豪棟街158號朱子后裔25世孫朱楓,家后門坪豬欄的亂磚堆里發現朱熹“對鏡寫真”自畫像石刻板,才重見天日。如今存放在建甌博物館里,它的前身就是建寧府學堂。在民間百姓中仍稱文廟,三種稱呼實為一地。 最后來到“清邃閣”。即將結束本次游玩時,一位原是浙江省某地任博物館館長的客人提出:“魏老師,聽你大半個上午的講述,朱熹是位圣人,可您知道嗎,朱熹也是妻妾成群呀,據說還找了尼姑庵里的2名尼姑,更不恥的是與兒媳婦也有染!這種人其實就是個偽善之人。您怎么看待呢?” 我接過話題:“正史里沒有記載,野史不可信,所以只能告訴您,他的妻子叫劉世清是他老師劉勉之的女兒,至于納妾之問本人無可奉告。當然,話還可以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既使朱熹有妻妾也不為過。當時宋代的法律以及當時社會年代,對此有其社會價值觀。我建議您回去學習一下中國法制史,也許就會豁然開朗。”我以法史來解答似乎他贊同了。我告訴他,我是一名律師呢,要重證據,切莫誤信野史,否則,易被引入歧途。他會心地笑了。 下山了,為了不讓客人只顧走路而冷場,就與游客漫無邊無際地聊些輕松的話題。我說,剛才在與大家一同分享朱子家訓--詩書不可不讀,子孫不可不教。我前不久就帶孫子學習,還專門為此寫一篇文章,說不定今天就登報呢。大家都以為我在開玩笑,開心地笑咪咪,我隨后不經意打開手機一看,果真上報,我情不自禁地大呼起來。大家看,果真上報了,而這一番話更是把這次導游歡樂開心度推向高潮……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次“導游”的成功,離不開自己平時的積累以及這幾天沒日沒夜的刻苦訓練。讓我感悟到,凡事只要用心去對待,憑自己的毅力,必勝的信心,每一天都能見到初升的太陽……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