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國濕地保護發展進入“快車道”
2021-02-07 17:07:16??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郭香玉)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統籌推進濕地保護與修復,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濕地保護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新增國家濕地公園201處,截至2020年國家濕地公園共899處。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央投資98.7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15億元,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53個;中央財政濕地補助83.7億元,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補助、退耕還濕、濕地保護與恢復補助項目2000余個,新增濕地面積20.26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印發《國家重要濕地認定和名錄發布規定》,發布《2020年國家重要濕地名錄》29處;指導各省發布省級重要濕地142處,目前全國共有23個省(區、市)發布省級重要濕地811處,25個省(區、市)出臺省級重要濕地認定標準(指標)。編制實施了《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新指定國際重要濕地15處,組織開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年度監測,發布《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等。 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副司長李琰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國家林草局將始終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把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濕地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國濕地保護管理重點工作有機結合,堅持和完善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持續提升濕地多種服務功能,全面推進濕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996年10月,《濕地公約》第19次常委會議決定,將2月2日確定為世界濕地日。每年的2月2日,在不同主題倡導下,各國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及社會團體都以各種方式舉辦科普宣教和紀念活動,宣傳濕地的功能和價值,提高公眾保護意識。從1997年至今共開展了24次世界濕地日紀念活動。《濕地公約》是1971年2月2日簽署的全球第一部政府間多邊環境公約, 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秘書處設在瑞士日內瓦,目前有171個締約方,我國于1992年加入公約。 李琰說,今年2月2日是第25個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與水”,重在強調濕地對維持全球淡水儲量和水質的重要貢獻,突出水和濕地之間“同生命、互相依”的關系,鼓勵公眾共同行動,為保護修復濕地做出努力。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