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鋼軌“打磨師”用“煙花”為春運護航
2021-01-26 09:26:54??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新華社記者丁非白、李宇佳 23日凌晨,寒風呼嘯,機器轟鳴,鞍山西站內的道岔上光影交錯。在高鐵運行的“空檔期”,張俊達和工友們佩戴頭頂燈,身著反光服,推著鋼軌打磨機平穩地在線路上勻速行進。在砂輪與鋼軌接觸的地方,濺起串串火花。 張俊達是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沈陽高鐵基礎設施段的鋼軌“打磨師”,負責道岔打磨和指導培訓工作,每天推著150多公斤重的鋼軌打磨機在道岔上往返20余次。 “高速運行的高鐵動車組車輪與鋼軌接觸摩擦,容易產生波浪形磨耗和魚鱗紋,引發晃車,影響旅客的乘車體驗。”張俊達介紹說,打磨鋼軌不僅可以延長鋼軌使用壽命,也是高鐵列車運行中“硬幣立起而不倒”的法寶。 鋼軌打磨是一項精細活,誤差要控制在0.05毫米之內,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粗細。 “打磨隊注意了,1號機設成10度,2號機設成12度……”在每組道岔打磨前,張俊達都要操作各種儀器,完成鋼軌輪廓采集、鋼軌光帶調查、道岔硬度測量等7道工序,確保打磨指令準確無誤。 伴隨著指令發出,工友們不約而同地擺出“貓腰、低頭、瞪大眼睛”的姿勢,小心翼翼地緊握鋼軌打磨機慢慢向前推進。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根據打磨時飛濺出火花的大小,動態調整作業參數。 “每次打磨角度只能增加2度,單次打磨深度不宜超過0.1毫米。”張俊達一邊勻速操作打磨機,一邊給身邊作業人員講解。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保證作業效率和質量,張俊達毫無保留地把打磨經驗和心得傳授給工友們。 每一遍打磨后,張俊達都會脫下手套,用指尖在冰冷的鋼軌上反復觸摸,感受鋼軌打磨后的狀態。“戴著手套摸得不準,這里得再打一遍。”張俊達說。 在氣溫近零下20攝氏度的室外,就連用來記錄參數的水性筆都已罷工,甩了幾次都寫不出字,張俊達只好將筆放進懷里暖一暖。而打磨機走過,空氣里充滿煙霧般的鐵屑,四濺的火花如同年節的煙火,不斷“綻放”在鋼軌旁。 “大家再加把勁,爭取今晚打磨完剩下的兩組道岔。”張俊達在寒風中大聲呼喊著。 4時30分,天還未亮,這一輪的打磨作業準時結束。經打磨后的鋼軌筆直锃亮,月光下,軌面猶如鏡面般光潔滑潤微微泛光。 “苦點、累點對于我們來說不算什么。能讓更多在外漂泊的旅客平安回家團聚,我們的付出就值了。”張俊達說。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