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還有臘梅伴
2021-01-19 10:59:38??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有好友問我:“當桂花飄落大地時,你是什么心情?”我回答:“當桂花”謝幕“之時,離隆冬也不遠了,'山窮水盡疑無路',隆冬還有臘梅伴嘛。” 臘梅在百花凋落之時綻放,它斗寒冷、傲霜雪,那不屈不撓的品格,給人們以精神上的鼓舞。 所以,在我國從古至今,不管是政治人物還是文人墨客,都對臘梅情有獨鐘,在他們的筆下以物(臘梅)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臘梅,暗喻作者堅貞不屈,達到了物(臘梅)我融一的境界,筆致細膩,意味深雋的詠梅詩詞比比皆是、不計其數、數不勝數。 毛澤東同志的《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寫出了臘梅的美麗、積極、堅貞,在他筆下的臘梅象征的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表現出革命者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美好情操。 隆冬時節,萬物凋零、百草枯黃的冬景,向我們形象地展示了冬日里的寒冷與蕭條。 這時,臘梅卻迎霜傲雪的獨自開放,臘梅屬落葉從生灌木,是我國傳統名貴觀賞花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 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在《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稱臘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久留金勒為回腸”的詩句。《姚氏殘語》又稱梅為“寒客”,又因為它在嚴寒的冬季開放而被稱作“冬梅”。 寒冷的冬季,世間的萬物都被霜雪所覆蓋,神州大地一片蕭瑟,在這片毫無生機的土地上,臘梅仍然在嚴酷的環境中抗爭,它依然綻放著花朵,傲霜斗雪,吐露著芬芳,它的身上肩負著希望的使命,傳承著奮斗的精神。 臘梅不懼風雪的欺壓,倔強而頑強的怒放在枝頭上,看似弱小而平凡,卻蘊含著報春的能量,花朵嬌柔卻能在凜冽的寒風之中傲然綻放,一朵朵盛開的花朵、蓓蕾塑造出秀麗而堅強的形象,把蕭條的寒冬扮靚。 蠟梅在萬物凋零的嚴寒綻蕾怒放,斗雪傲霜,表現出了中華兒女面對強暴和困難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和美的享受。 同時,臘梅還具有解暑生津,順氣止咳,用于心煩、口渴、百日咳、肝胃氣痛、水火燙傷的藥用價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有記載:“蠟梅花味甘、微苦、采花炸熟,水浸淘凈,油鹽調食”,既是味道頗佳的食品,又能“解熱生津”。 現代藥理分析,臘梅花含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等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臘梅花味微甘、辛、涼,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解毒生肌,止咳的效果,主治暑熱頭暈、嘔吐、熱病煩渴、氣郁胃悶、咳嗽等疾病。民間常用蠟梅花煎水給嬰兒飲服,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隆冬時節臘梅開,暗香迷離醉情懷。萬樹枯萎不見葉,凌雪枝頭迎春來。”朋友們,漫長的寒冬,持續的風霜雨雪,讓大家倍感壓抑,讓我們去踏雪尋梅,陶冶情操,感受冬日里的那一串串舞動在大自然中,繽紛怒放的臘梅帶給我們的喜悅吧。(陳建平)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