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松溪古碼頭古商埠
2021-01-07 10:12:23??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松溪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境內松溪河屬閩江水系建溪支流,歷史上就是繁忙的交通脈絡。古時候,松溪縣大南門、大西門、大布、舊縣、梅口“五大碼頭”,猶如五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鑲嵌在松溪河兩岸,繁榮的松溪水運帶來繁榮的商埠。而大布、梅口古商埠,無疑是其中最為璀璨、最有風致的。 河東鄉大布村地處松溪河中段,河面寬,水流緩,下游可通小篷船至縣城和建甌、南平(今延平)等地;上游可通竹筏至舊縣、渭田、溪東和浙江慶元縣的新窯、竹口等閩浙邊境集鎮。當地村民多以撐筏、撐船為副業,極盛之時,全村有竹筏180條、小船36條,是全縣擁有竹筏最多的村,享有“竹筏之鄉”盛名。后來,隨著浦賽公路的開通和河床的變化,大布水運成了歷史。但站在大布村中央巷亭樓前的大樟樹下,俯視那一條用巨大鵝卵石鋪就伸向河道中央的碼頭,你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船筏燈火明猶滅,遠近爭聞欸乃歌”的盛景。 繁榮的水運,帶來繁榮的商埠。據史料記載,大布在明代曾被稱譽為“大埠市”,為當時松溪縣五個集市之一。大布村對岸的亭仔頭碼頭自古是個商埠,也是閩浙邊境貨物集散地,往返客商很多。這碼頭是客商必經之處,商埠店鋪多,有食雜店、豬肉鋪、點心店、豆腐店和藥店等,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清光緒年間,商人吳良珠在亭仔頭創辦永康商號,收購本地山粉、筍干、香菇等土特產,運往省城福州和浙江溫州等地。 鄭墩鎮梅口村是在南宋時期才形成的村莊,在松溪河的水運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影響。松溪河經此流出縣境,因此梅口扼松溪之“尾”而獨擁優勢。 梅口在航運時代曾風光無限,村里的每條巷道都直通碼頭,最多時有18條。目前可知的有范家巷、陸家巷和葉家巷等。每個街巷面臨河道的出口都有一條入河石梁,民間俗稱“十八石敢”,便于船家停靠卸貨。這十八個街巷連接的十八個碼頭是十八個專業碼頭。據《松溪交通志》載,梅口埠每天停泊木帆船少時六七十艘,多時達上百艘,輻射政和縣東平、建陽區漳墩、浦城縣水北和松溪縣花橋、鄭墩、祖墩等地,是閩北當時最繁榮的商品集散地碼頭之一。宋元時期,茶與瓷是由梅口埠下運的最大宗貨物。船帆穿梭、商旅云集便是當年的繁榮寫照。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隨著松溪縣各條公路、橋梁的開通,梅口水運逐漸成了歷史。近年來,松溪縣梅口村積極打造鄉村旅游,如今,梅口埠已成為國家AAA級景區。2020年,梅口埠景區又對古碼頭進行修繕,并新建古戲臺、書院、酒樓、茶館等服務設施,景區面貌煥然一新。(魏農)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