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考亭
2021-01-06 15:04:43??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李家林 自打告別居住幾十年的老屋,搬遷到西區(qū)的新家后,每天選擇晨練都往位于考亭的十里柳堤慢跑。一是手機微信計步器顯示:從新家到考亭翠屏山碼頭往返六七千步左右,剛好適宜老齡人的運動量;二是沿著柳堤慢跑,空氣清新,映入眼簾的盡是青山碧水、鮮花綠樹、小橋流水、亭榭畫廊,感覺十分清爽。 柳堤因堤岸兩旁種植垂柳而得名。道路平坦筆直,分休閑道、自行車道,又緊挨考亭書院、考亭古街、葡萄園,成為四方游客趨之若鶩的熱門旅游景點的必經(jīng)之路,因此,每天清晨來此練操、習武、跑步、垂釣、跳舞的市民絡繹不絕。 近年考亭村變新、道變寬、景變美,成為閩北最有名氣的旅游景點,這是令我刮目相看、屢屢感嘆不已的。七十年里,我是地道的見證者之一。 聽母親說:咱家是1948年底隨父從四川遷移建陽。新中國成立前后,美蔣不甘失敗,飛機經(jīng)常騷擾轟炸。為躲飛機,每當聽到警報聲,母親就得拉著年僅不到三歲的我往城郊考亭跑。當警報解除后回到家時,每每聽說某街某店挨炸,死傷多人。其中,1949年7月8日當天是建陽城被炸最為慘烈的一次。當天,美制飛機狂炸建陽城,永安街、中南街、東門、南門一帶400多家商店、民宅瞬間成了廢墟。整個建陽城硝煙彌漫,焦土遍地。 印象里考亭是避難的一隅“方舟”。其實,考亭僅是一個小山村,憑著大片參天大樹的庇護,曾有意無意地保護了一方生靈。 史載:考亭這個名字在南宋時期十分響亮。南宋紹興十年(1140),朱熹父親朱松任建州政和縣尉時帶著十一歲的兒子朱熹路過考亭,看到此地青山環(huán)抱,溪水碧澄,環(huán)境清幽而流連忘返。他便對兒子留下了“考亭溪山清邃,可以卜居”的囑咐。紹熙三年(1192)6月,朱熹從寓居40余載的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遷至考亭構(gòu)筑精舍,一方面是為實現(xiàn)其父生前的愿望,另一方面是因為考亭依山傍水的秀麗景色確實使人身心俱靜,是著書傳道的極佳環(huán)境。書院初名為竹林精舍,后因來學者益眾,便在東面擴建,更名為滄州精舍。宋理宗在朱熹去世后,詔改為考亭書院。 朱熹在考亭授徒講學八年。其時,“四方學子不遠千里負笈而來”,使之成為南方最大的高等學府而風光一時。 八百年歲月更替,滄桑巨變。 |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