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村里的幸福橋
2020-11-04 16:15:53??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開船咯,開船咯,抓穩(wěn)咯……”撐船的大爺操著一口鄉(xiāng)音,大聲喊道。我和媽媽跳上搖晃的小船,船槳在水中輕輕撥動,蕩出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這是我十年前的記憶:外婆家在村子,每到趕圩,總是十分熱鬧。但是,去外婆的小村要過一條河,沒有橋,只有一個渡口,進出得靠擺渡。鄉(xiāng)民們在天亮時就起床,趕到渡口,坐著船兒慢悠悠晃到對面,然后,再走一段鄉(xiāng)間小路才能到達。 白駒過隙,一晃我已長大。我又要去外婆家了,記憶中的渡口已然不在,我是乘坐著嶄新的大客車到外婆的小村的。 春天的一個周末,一直下雨的天忽然放晴,一路上桐花開放,空氣中充滿了春的氣息。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就到了,下車了卻不知往什么方向走。這時,一個老人緩緩向我走近,臉上充滿笑容,我認真一看,啊,是那渡口撐船的大爺,他的身子骨還是從前那樣硬朗。 大爺問:“這么多年沒來村里,不知怎樣走了吧?”于是,他帶著我到了外婆的家。外婆的房子是新建的,客廳、臥室、廚房,電視、冰箱、空調(diào)……一應俱全,樓上樓下共兩層。我放下行李,和外婆寒暄了幾句便出了門。 我在尋找小村原有的模樣:低矮不一的屋子在裊裊的炊煙中錯落,站在小村后山的高處,可以看到屋頂魚鱗一般的密匝匝的黒瓦。房和房之間,嵌著小塊小塊的地,是村民的菜園子。沿著渡口方向走來的是一條鄉(xiāng)間小道,兩旁是村民們四季耕作的田野。 現(xiàn)在,我沿著村道來到原來的渡口,已完全變了模樣。兩棵大樟樹還在,桃樹和梨樹也還在,竹子依然青翠的沿河綿延,微風吹過,樹影竹影婆娑。圍繞著這些大樹和竹林的還有低矮的小花,星星點點的開著。渡口的兩端,一座新橋飛架。河水清澈,橋、樹、花都在在水中形成倒影,仿佛是一個橢圓形的美麗的拱門。橋頭,一級一級的石階可以通往河邊,村民們早晨在此打水灌溉農(nóng)田,晚上在此洗涮,勞作的希望也就隨著這河水漂流向遠方。 站在村子的高處再看小村,房屋新了,村民們富裕了,生活也現(xiàn)代化了。大客車、小轎車、摩托車、自行車,在橋上來來往往。人們高聲談笑,笑聲傳得很遠很遠,也感染了我這個異鄉(xiāng)客人。我站在這樣爽朗的天地之間遠望,小村的遠方,是層層疊疊的山巒,河水從那兒流來,流經(jīng)小村,流向遠方。 晚飯外婆給我們弄了很多菜。土雞煲、蒸蛋糕、烊豆腐,河里的小魚和螺螄,菜園子里的白菜和蘿卜,山野的滋味就在一餐飯中呈現(xiàn),讓人唇齒芬芳。這時,撐船的大爺來串門,我問他:“大爺,您現(xiàn)在不撐船了做什么?”他笑瞇瞇地說:“現(xiàn)在交通好了,不要坐船了,我就在家里學學東西,看看戲。”他摸出手機晃了晃。 第二天一早,我又來到了河邊。清晨的鄉(xiāng)村,有薄薄的霧氣,遠山若隱若現(xiàn)的。樟樹上、桃樹上、梨樹上帶著晶瑩的露珠。河水,在清晨格外的綠。綠綠的河上建橋了,如黛遠山,煙柳畫橋是一番蓬勃的樣子。我想起小學時候讀的一首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里,民風依舊,美麗依舊,新時代給鄉(xiāng)村帶來了希望,帶來了發(fā)展和幸福。 這希望,像橋下的流水一樣,永遠向遠方流淌。 記憶中,外婆村的橋還沒有命名,我想,若要給它起個名字,就叫“幸福橋”吧!【作者:福建省南平市建陽第二中學高三(4)班詹靈霞;指導教師:陳芩】 |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