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月
2020-10-13 10:30:28??來源:今日建陽 責(zé)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又到中秋,超市里有賣月餅的專門柜臺,不管月餅好不好吃,單看包裝的外表,就讓你過目不忘。正方形盒子的四周是紅色的,中間是一個圓,圓的左上角是一個朦朦朧朧白色的月亮,月亮下方是幾朵牡丹花,其中一朵正含苞待放。右邊牡丹花的上面是一只仰著頭像要飛到月宮里去的玉兔,玉兔的旁邊,用行書寫著雋秀的三個字--感恩月。 據(jù)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shí),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前幾天,兒子興匆匆地買來月餅對我說:“媽,剛買的月餅蓮蓉餡的很好吃。”我抬頭一看,搖搖頭,不吃,我愛吃花生芝麻餡的。看到月餅才想起來,中秋節(jié)快到了。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間的悲歡離合,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更是以明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都是千古絕唱。 父親在世時(shí),每年中秋前夕,母親都會打來電話說:“你們有沒有空回家過中秋啊?”而我們總是回答,到時(shí)候再看。兒女是父母心中割舍不去的念想,姐弟妹幾個長大成家后,忙著各自的生計(jì)和工作,回家的次數(shù)也就少了。 許多年沒在家里過中秋,平時(shí)忙忙碌碌;母親的一個電話讓我想起年少時(shí)在家過中秋的情景。 那時(shí),弟妹們小,中秋夜晚,母親在月下擺設(shè)香案,準(zhǔn)備好一個圓形的竹子編制的篾篩,把篾篩放在陽臺邊緣,篩里擺放有月餅、石榴、棗子、米酒、米果等供品,遙祭在月宮里善良的嫦娥,祈求她保佑人間吉祥平安。我們幾個就站在旁邊,等著分享那塊讓我們口饞已久的月餅。 隨著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月餅經(jīng)過長期的演變和發(fā)展,花樣不斷翻新,品種不斷增加:有蘇式、廣式、京式、寧式、潮式等。除了以往人們熟悉的蓮蓉餡、豆沙餡、蛋黃餡,又增添了果汁餡和果醬餡的果蔬月餅,還有火腿腸餡、牛肉餡等肉類月餅。 中秋正值秋高氣爽之時(shí),月色皎潔,圓滿無缺。在拾起美好記憶的同時(shí),也讓我有些慚愧。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節(jié)倍思親。現(xiàn)在中秋有法定假期了,可我們做子女的總是沒空。今年的中秋又如期而至,我和弟妹們約好,不管有多忙,都得抽空回家陪母親過中秋節(jié)。平時(shí)難得相聚的家人圍坐在母親身邊,敘舊聊天,抬頭賞月,品茶吃月餅,這樣的時(shí)光多溫馨! “天上一輪滿,人間萬家明。”吃著甜甜的月餅,望著圓圓的月亮,讓時(shí)間定格在這濃濃的溫情里。(徐長珠) |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