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淬火五峰紅
2020-10-13 10:29:20??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五峰村位于建陽區徐市鎮最南端,距徐市鎮政府50公里,西面與順昌仁壽交界,北面與莒口金山接壤,東南與唐科、南槎相連。境內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更為重要的是,這里飽經苦難的群眾高昂的革命熱情,為當年游擊隊長期在此與國民黨戰斗、周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社會條件。 1943年3月,黃雪明、吳金升領導的游擊隊在陳墩、老虎凹一帶活動,人數發展到百余人,他們經常隱蔽在油窠、梅子樹科一帶的筍廠,由于隊伍不斷壯大,對國民黨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1943年清明,駐扎在條嶺鄉公所的國民黨司令錢忠亮,帶了三百余人到陳墩妄想剿滅游擊隊。當地群眾知道消息后悄悄通知游擊隊,他們得以連夜轉移出陳墩村,讓到達陳墩的國民黨軍隊撲了個空。氣急敗壞的錢忠亮,下令放火焚燒陳墩村,一時間村中火光沖天,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片廢墟。國民黨在燒毀村莊后,還抓走了五名無辜群眾,陷害他們慘死獄中。此后,國民黨派出大隊人馬,在這一帶進行瘋狂地掃蕩,妄圖一舉剿滅游擊隊,游擊隊為了保存實力,便逐步轉移到江西等地活動。 1949年解放前夕,由排長黃雪明帶領的200余人的游擊隊,在經過吉陽小竹角巖時與國民黨保安團交火,由于國民黨保安團不僅人多,而且武器精良。游擊隊邊打邊撤,于正月十六日傍晚到五峰村葛畬休息一個晚上。當時葛畬只有五戶人家,其中楊后訓等3人是游擊隊的秘密聯絡員,負責給游擊隊買米、買煙、食鹽補充生活物資。這次也是由楊后訓、楊后誥兄弟和張阿婢三人接待,張阿婢的妻子沈寶妹,也積極為游擊隊隊員做飯、洗衣和放哨。 正月十八日早晨7點鐘左右,國民黨反動派帶領幾百人突然向我部隊開槍射擊,正要準備吃早飯的排長黃雪明聽到了槍聲,立即指揮游擊隊進行戰斗。戰斗一直持續到下午一點多,游擊隊被迫撤到陳墩。國民黨包圍了葛畬,并在葛畬村莊挨家挨戶抄家,凡是能吃能用的東西全部拿走。張阿婢去幫游擊隊買米回家,身上帶有部隊開的聯絡信被查獲,因拒不招供游擊隊情況,被國民黨打死在葛畬村口的大路邊,年僅28歲。楊后訓則藏身戶外,事先把游擊隊給他的“便單”埋在土里,當他被發現后,國民黨在他身上什么都沒有搜到,就把他放了。游擊隊到了陳墩住了一夜,由住在陳墩的秘密聯絡員吳章達帶路,轉移到矮坪,后又由矮坪接應聯絡員帶隊轉移到書坊一帶。 1941年-1949年期間,由曾鏡冰、孫竹云、賴求興、黃雪明等領導的游擊隊在建甌、順昌和書坊太陽山交界方圓200多里活動時,歷經國民黨發動的多次大規模圍剿。作為游擊隊據點的五峰群眾,用他們的機智、勇敢、鮮血甚至生命,幫助游擊隊一次一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游擊隊伍也得以不斷成長和壯大。五峰的青山綠水見證了這一段銷煙彌漫的紅色故事,也銘記著這里善良勇敢的人民。 如今這塊歷經硝煙淬火的紅色土地,愈發充滿勃勃生機,它在紅色精神的引領下,正邁著矯健的步伐,朝著生態優美、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美好生活闊步前行。(呂蘭旺 吳章達 楊后訓)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