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七夕閑談錄
2020-09-25 16:07:18??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武夷山的曹墩村是有幾分仙氣,也有幾分儒氣的。 兩條水脈,一條源于白塔山,一條源于桐木關,曲曲折折,瀠洄綿延,至曹墩,匯而為一,開始和緩纏綿起來,再下游不遠,就是武夷九曲了。朱子《武夷九曲棹歌》所寫的第九曲為:“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所謂平川,就是星村、曹墩一帶。“白塔峰高尖似筆”,在曹墩村可以遠眺白塔山,此山是三皇元君的祖庭,稱“白塔洞天”。三位元君,據說一位是唐太宗的公主,與另兩位女子于山中的棋盤石上修煉成仙,冉冉升化。 曹墩村前溪水清碧,自有仙氣的曹墩村孕育了一位叫董天工的儒士。董天工(1703-1771),字材六,號典齋。清雍正元年(1723)拔貢生。拔貢后,曾先后在福建、河北、安徽等地任職。“丙寅夏,司鐸彰山”,丙寅是乾隆十一年(1746),這一年的董天工跨海東渡到臺灣彰化。到彰化去“司鐸”。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會搖木鐸以吸引人的注意,像看把戲前敲鑼一樣,聚集觀眾,《論語·八佾》中有一個比喻:“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說是天下無道,孔子要敲木鐸傳播教化。于是,后世就把掌管文教的官員稱為司鐸。 董天工到臺灣的彰化去的職位是“教諭”,類似任職于宣傳部、教育局。到彰化縣的董天工就像去四川的文翁一樣,有首開教育之功,如今的彰化還建有董天工祠。 除了教育,董天工還勤于著述,“靚山川之秀美,水土之饒沃,風俗之華麗,物產之豐隆,有見有聞,退而識之,稽成文獻,編冊成書”,書名是《臺海見聞錄》。書中,有一段七夕節民俗的記載: 七夕為乞巧,會家家設牲醴、果品、花粉之屬,夜向檐前祝七娘壽。或曰:魁星于是日生,士子為魁星會,竟夕歡飲。張巡方有詩:“露重風輕七夕涼,魁星高燕共稱觴。幽窗還聴喁喁語,花果香燈祝七娘。” 原來,七夕除了是織女七娘的誕辰,也是魁星的生日,如此一來,男男女女,都有了雅集、宴飲、狂歡的由頭了。 月半彎,纖云巧,家家戶戶,擺出牲醴瓜果,姑娘們就聚到屋檐下,向七娘祝壽,每位姑娘都祈禱自己心靈手巧,再趁著微涼的夜色,談些體己話,說些私房語,喝些甜酒,吃些瓜果,女子們度過了快樂之夜; 士子們更狂熱,魁星的生日,每一位士人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榮登五經魁首,一舉成名天下知,他們因為魁星的生日而宴飲歡會,通宵達旦,也度過了快樂之夜。 七夕夜,鵲橋會,魁星會,如花美眷,如水良辰。他們和天上的七娘與魁星訂盟約定。約定--此生心靈手巧,此世經書爛熟;此生此世相知相守;此生此世滿腹經綸。 七夕,屬于姑娘們的時光,屬于士子們的時光。有著“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念想;有著科場之中五經魁首的念想。 隱約的傳說還有:“猗蘭殿,在漢未央宮,景帝王美人七月七日生武帝于此”“李后主以七夕誕辰,命故妓于賜第作樂侑飲”。 七夕,天上是七娘、魁星的生日;地上,則是漢武帝、南唐后主的誕辰。李煜是情種,自不必說;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也一樣是款款情深。 有“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李夫人病逝后,漢武帝念念不忘,請了一位術士來做法術,召來李夫人的影子。果然李夫人前來,漢武帝嘆道,“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遂成千年的嘆息。 有“神采端靜”之稱的小周后被李煜寵著,月夜、花明、輕霧,小周后提著金縷鞋,以襪貼地沿臺階溜到畫堂的南畔,終于見到他的心上人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帝王之尊,寫出如此無顧忌的詞句,大概,也只有七夕出生的李煜才可以了! 想到董天工筆下的武夷的山水,也想到山水中的七夕夜。月光如銀,如此明月夜,不乞巧,也不求功名,暗惹一抹輕靈的光陰,沖泡一壺中和的清茶,留駐簡約靜好,也足以快慰人生了。(祝熹) |
相關閱讀: